“冲龙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宫女喜欢争抢服务?
根据以上规律,笔者合理推测,所谓的“龙沟”很可能是指皇帝身体上的一个可以让水流动的凹陷处!“冲龙沟”就是用水把那部分洗干净!但是当我查资料的时候,我发现我是邪恶的...
“冲龙沟”的真解
所谓“冲龙沟”,其实就是指喝早茶、漱口,源于满族文化。
清朝入关前,八旗子弟勇敢优秀,多有建树。所以这些人入关后,获得了很多奖励,被提升到了军衔。从此,他们不用再努力,每天只知道玩乐。
人一旦闲下来,生活水平就会相应上去。因为衣食无忧,这些八旗子弟的生活越来越奢侈,每天都以“冲龙沟”作为美好的开始。
什么是“冲龙沟”?其实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喝一杯质量好、温度适中的茶,然后把剩下的茶放进嘴里,用牙齿摩擦几下,最后吐出来,这样就完成了漱口的行为。
在清朝的达官贵人眼里,人只是一觉醒来,肚子里有很多腥臭的气息。他们要想吃好,一天吃好,早上起来一定要喝杯茶滋润洗胃。另外,早上漱口还可以清除牙齿上残留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清新,真是一举两得。
至于为什么叫“冲龙沟”,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龙字霸气。槽也可以指牙缝,冲洗牙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漱口。
宫女之所以殷勤,是因为宫女赶着伺候皇帝“冲龙沟”?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吗?
其实这些宫女关注的主要原因是看上了“冲龙沟”遗留下来的茶叶。
我们之前说过,冲龙沟就是喝茶漱口。既然喝茶,就要先泡茶,而泡茶主要有两个步骤:泡水和泡茶。
泡水其实就是洗茶,因为茶叶在加工和采茶的过程中难免会沾染一些灰尘,所以在泡茶之前,一般都会用热水冲洗干净茶叶上的灰尘。
而且茶叶经过热水浸泡后完全舒展,有利于茶叶的味道更好地渗透到水中。
洗完茶,泡茶才算正式。清朝的达官贵人虽然每天早上只喝一杯茶,但他们用的茶往往是上等的,比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用这些茶冲泡出来的茶非常清香宜人,可以更好的达到漱口的目的。
龙沟洗完了,茶叶也没用了。主人会让丫鬟倒掉剩下的茶叶,丫鬟们会把茶壶里的茶叶收起来晾干,最后找人卖掉。
因为优秀的茶叶即使冲泡一两次,味道也不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三泡四泡为精”的说法。第三次和第四次浸剂比第一次和第二次浸剂更美味。
所以茶叶虽然被用过,但还是有一定的交易价值,久而久之还能省下不少私房钱。
宫女也是这样服侍皇帝“冲龙沟”的。他们想回收“冲龙沟”里剩下的茶叶,用来交易卖钱。而且九五皇帝至高无上,用的茶必须是最好的,宫女才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慈禧“冲龙沟”的故事,说的是清朝末年,慈禧也有早起去“冲龙沟”的习惯。
因为年纪大,慈禧每天早上四五点就会起床,负责的宫女会马上给她端来一杯温度适中的茶。
慈禧喝完茶,会慢慢喝几口,然后含在嘴里漱口,最后把嘴里的茶吐出来。只有在这之后,她才会让太监给她打扮。
作为晚清最有权势的女人,慈禧对“崇龙沟”的规格自然高。她用的茶是当季顶级茶,泡茶的水也不一般。这一定是山里的泉水。
更有甚者,当时有个医生告诉慈禧,用花上的露水泡茶会更香。慈禧信以为真,要求宫女每天三四点钟起床采集花上的露水,弄得她们苦不堪言。
好在侍奉慈禧“崇龙沟”有利可图。慈禧每次做完龙沟,都会剩下很多茶叶。这时候宫女们就会收起来洗干净,然后委托太监在宫里卖,赚点辛苦钱。
慈禧剧照
古人清洁口腔的其他方式既然“冲龙沟”是满族达官贵人清洁口腔的方式,那肯定还有其他不同的方式。下面笔者介绍其中几款:
首先,擦擦手指
手指擦,顾名思义就是把手指放进嘴里擦牙齿。这是最古老也是最方便的方法。不用任何工具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虽然清洁效果很一般。
在敦煌壁画中,有一幅老杜叉的圣像,画中一个人左手拿着长颈漱口水瓶,右手食指伸进牙齿里擦拭,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这种最原始的方法。
第二,擦布
布擦是手指擦的高级版本,指的是在手指上缠绕一块小布,然后擦拭牙齿的工作。这种专门用来擦牙齿的小布也叫擦牙巾。
三、早上嚼口香糖
所谓晨嚼,是指早上用植物枝条(嫩枝、小枝)擦拭牙齿。自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方法逐渐流行起来。
这种方法在《南海归内法传》中有记载:
每天都要嚼牙木,擦牙刮舌,把秩序制定为法律。
这里要注意的是,牙木并不是原始的小树枝,而是一种特殊的树枝,它的末端被嚼成细条,像小刷子一样散开,用来擦牙齿。
第四,“刷牙”
到了宋朝,“牙刷”诞生了,中国终于有了真正的牙刷。
起初,宋代牙刷上的毛大部分来自马尾。宋人把一寸多长的马尾辫套在牛角上做成“牙刷”,基本形状和现代牙刷差不多。
但由于宋代马匹稀少,很难得到足够的马尾辫,“刷牙”的制作成本很高,所以市面上买的牙刷也不全是马尾辫做的,可能是相对便宜的猪毛。
南宋老将周觅曾在梦里回忆梁璐:
“狮子巷门口有个刷店,黄金巷门口有个傅刷店。”
这说明牙刷在南宋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日常用品,普罗大众用它来清洁口腔。
当然,只有牙刷是不够的,没有牙膏也很难真正清洁口腔。然而这并没有难倒聪明的古人,他们曾经用牙膏膏和牙粉代替牙膏。
所谓牙膏膏,就是将皂角、生姜、初莲花、槐角等药材研成糊状,涂在牙齿上再擦掉,既能达到清洁的目的,又能稳固牙齿。对此,南梁的刘军在《西岳华山峰碑口齿不清黑髭歌》中写道:
皂角刺和生姜,西方国家开放的大麻和地黄Mulv枣莲槐角和细辛荷叶应平等。绿盐烧和煅一样,以后会更好。把牙齿擦干净,把太阳穴涂黑。谁知道有没有童话?
关于牙粉,唐代医学家王导在《外台秘笈》中记载:
升麻、白芷、青蒿、阿莎丽、沉香,各三分,芒硝六分。研磨后,将六味升麻粉碎过筛成粉末。每次杨柳枝咬他的头,用药擦他的牙,都是又香又滑。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也与牙粉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苏轼被任命为礼部尚书,负责外交、教育、宫廷礼仪等诸多工作,不仅经常与其他大臣打交道,而且与后宫嫔妃也有大量接触。
当时有个妃子向苏轼抱怨牙齿越来越黄,越来越丑。我希望他能找到让它们变白的方法。
但是即使苏轼和才华横溢的人都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他还特意派人去问那些著名的江湖骗子,但他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后来有一天,一个和尚告诉他可以试试中药。苏轼根据这位高僧的指点,将干茯苓、松节油、乳香、沉香、麝香、檀香、冰片等香料制成粉末,用于口腔清洁。
因为牙粉是第一种,所以苏轼对它的功效一无所知。如果贸然被后宫嫔妃使用,可能会因效果不佳而招致杀身之祸。
为防万一,苏轼先在汴京开了一家专门卖牙粉的店,然后故意把牙粉的价格定得很高,以此来观察牙粉是否有效,避免被指责为戏弄皇室。
让苏轼万万没想到的是,牙粉的效果出奇的好,不仅去除了牙缝间的污垢和残渣,还让牙齿变得香香的,深得后宫嫔妃的青睐。有时候连皇帝都把牙粉作为礼物送给大臣们,这也让牙粉的价格越来越高,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此外,宋朝还衍生出一种叫“牙香片”的东西,是牙刷和牙膏的结合体。制作原理是把香料和药材放在模具里压成牙刷的形状,然后起来随身携带。
人们每天早上起床或者吃饭的时候,都会把牙香拿出来放在嘴里上下、来回地搓,最后漱口吐出来。
朱红在《相扑》中记载了十余种“牙膏”配方,其中一种是:
沉香1.5份、白檀香5份、苏合香1车、甲香1-2份、冰片2份、麝香2份捣成粉末,用熟蜂蜜调成糊状。
由于配方中的沉香,人们使用齿香片后可以保持口气清新。最实惠的是牙香片不是一次性产品而是可以反复使用的。真的是古代居家旅行的必备神器!
有了牙膏膏体和牙粉,古人也可以每天保持牙齿的光滑和芳香。
写下你的话
总而言之,所谓的“冲龙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猥琐。意思是满语中的达官贵人每天早起喝茶漱口,保持牙齿清洁。
宫女争相侍奉皇帝“冲龙沟”,因为有利可图。他们可以收集剩余的茶叶,晒干后卖掉补贴家用。如果有机会,我也想早起,尝试一下“冲进龙沟”是什么感觉。读者们,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