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三阳中医怎么治?
大三阳的症状有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尿黄、转氨酶偏高等,部分患者无症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先根据具体病情找到病因,再进行辨证施治。看中医怎么治乙肝和大三阳。1,三焦为湿热侵及三焦,多见于上中焦、下中焦、散三焦。湿热多集中于中上焦,主要表现为舌苔白、黄或黄腻,主要表现为恶心、厌腻、纳差、乏力。治疗以芳香化浊为主,药物有藿香、佩兰、金银花、杏仁、橘红等。湿热倾向于中焦和下焦,主要取决于排便,如黄短、大便干燥等,所以应根据证候选用茵陈蒿汤。如果湿热下注膀胱的证候表现为小便黄赤、尿频、急性腹痛、尿道灼痛等。,可用八正散消之;如果湿热涌入大肠,腹痛、腹泻、急性腹泻、肛门灼热等。,用白头翁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如果湿热弥漫三焦,则是病危的征兆。2.湿热证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厌恶油腻、发热心烦、小便少。若湿重于热,伴有头身嗜睡、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滑,则以利尿清热为主,可加减陈印五苓散;若热重于湿,可同时见口渴、烦躁、舌苔黄腻、脉数,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可加减茵陈蒿汤;若湿热并重,陈印支子银华汤宜清热利湿,解毒泻火。3.急性病毒性肝炎气血中,“湿热带黄者较重,湿热不带黄者较轻”。黄色是湿热入血,堵塞血管,积毒生痰,阻滞血络,熏蒸皮肤,引起黄疸。治疗上,上清液的效益要重一些,偏向于治疗血液;没有黄疸,湿热入气,胆汁还能以正常的方式排掉气,所以黄疸不出现。治疗上,宜利则轻,宜治则气。其实气血是相互联系的,很难完全分开。没有黄,只是偏气,不是完全没有血,所以对治血还是有点帮助的。临床上经常看到,由于治疗不及时,正气不足,对致病因素无抵抗力或外邪再感染,湿热长期积聚于血,瘀血阻滞,起初仍可发生黄疸。相反,如果及时治疗,正气逐渐恢复,正能量战胜邪气,湿热通过血液流通得到缓解,疾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