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木火术语
木火,中医术语,基于五行学说。通过对比和拍照,将五行中的木与火的关系表现为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肝与心的滋养关系:肝具有正常的储血和调节血流的功能,有助于心脏控制血管;肝的舒发也有助于心阳的旺盛;此外,如果肝脏的功能正常,肝气达到较高的水平,可以辅助心脏的功能来控制头脑,达到血液流动顺畅,心情舒畅。这样才能说,就像《苏文灵兰秘籍》里说的,“主明则安,养生则寿,死则以为天下昌盛。”肝虚不能温补心,则表现为血虚乏力,苦心心阳,精神衰弱。病理表现为消瘦、胆怯、心悸、惊恐、健忘、失眠、脉弱或结或脉不宁。肝也是藏血的脏部,内火为肝生发之气。心主生血,火则清,故木无火之虚较为常见,意志丧失。《黄帝内经》说:“肝藏寒移心,心控火藏神。神被寒薄,乱,故狂而在膈。”
根据《难经六十九难》中“虚补其母,实肃其子”的原理,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如果是虚证,也应同时补其母脏腑。具体处理方法有滋水含木、益火补土、滋土生金、金水结合。但历代医家很少提及木火的治疗方法,没有形成统一。认清木与火的关系,对于完善中医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