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后医院和患者怎么说?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已经半个月了。至此,所有公立医院都取消了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了医事服务费。新政实施以来,北京各医疗机构在改善医疗服务、重塑医疗价值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医改以提升医疗服务价值,让患者就医环境更好为重中之重。我们来看看新医改政策实施后,医院、患者、管理者都是怎么说的。

政府:药品阳光采购的好处在哪里?

北京3600多家医疗机构近日全面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这次医改通过三个方面的调整,打破了以药补医的机制,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证可持续性的医疗体系新的运行机制。其中,药事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很多人都有疑问。什么是药品的阳光采购?调整后的医疗和处方会有什么变化?药价真的会降低吗?

据北京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次北京医改方案中,北京市属医院将本着多项“有利于”的原则进行药品阳光采购,有利于质量、价格和需求的统一;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有利于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有利于保持医联体内部用药的一致性;且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连续性。要求在阳光采购平台采购目前常用药品4971种。在具体采购中,所有药品都是“平进平出”,实行零差销售。以地坛医院治疗肝病用量最大的药物“恩替卡韦”为例。在阳光购买后,两种产品(一盒7天)的价格分别从169元和140.8元下降到78元和66.7%的46.84元。可见此举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负责医院药品采购的北京宣武医院药师张扬新说,以前我们需要不断给供应商打电话,确认是否有药品缺货。阳光采购平台正式开通后,我们可以查询药品库存状况,再也不用去各个公司验货了。这样既减少了工作量,又能在采购时做到心中有数。北京宣武医院药师李梦表示,医院还可以根据分数直观了解企业状况,选择更好的医药企业。

实行药品阳光采购,就是医院的药品实现“零差价”,即以什么价格卖给患者。为了让药品价格透明化,北京市医疗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官网开通了药品查询功能,市民可以查询各个医疗机构采购的药品品种和价格,也就是说哪个医院以什么价格购买了什么药品,网上一目了然。

为了方便民众咨询和举报,政府还针对不同问题开通了热线服务。医疗服务费和医疗行为规范,请拨打健康服务热线12320;价格违法行为可通过12358价格举报电话、互联网等形式咨询举报,并注意保留证据;综合问题可通过公众热线12345反映。

医院:各有新招改善医疗服务。

为了给患者提供政策宣传解读、用药咨询和指导服务,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全部设立了临床药师和用药咨询中心。药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药品储存、特殊器械使用、药品价格、用药政策等。,都可以在药物咨询中心找到。

随着医疗改革的开始,医院推出了新的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例如,北京友谊医院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建立医疗日历;北京同仁医院设立“特殊疾病用药管理门诊”,对特定疾病的用药进行管理;北京朝阳医院可自助查询用药信息,通过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提问;北京天坛医院开设医生药师联合门诊,满足患者不同需求;北京中医医院不仅指导患者正确煎制中药饮片、服用中药汤剂,还为患者提供中医食疗养生的健康咨询服务...便民服务有很多种,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患者吃药的时候更放心。

在北京中医医院,门诊大厅里似乎人很多,但服务人员却随处可见。只要你有任何问题,就会有人来问你是否需要帮助。在医院眼科看完医生后,记者拿着处方来到自助缴费机前。一名工作人员赶紧上前帮忙,插卡,确认打印,然后用微信完成门诊支付。然后打印出一张消费券。你可以直接用它吃药。以前,你必须排长队等待付款和取药,但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从去医院拿挂号单,到检查看病,再到走出医院,前后只用了半个多小时,让记者真正感受到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自2015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直在实施“拆配”。据统计,近两年处方替代比例为12.3%,节约费用3.4%。每次处方置换的人均药费为15.7元,不仅使患者少花了药费,而且有效遏制了过度用药现象,进一步减轻了患者负担。

为了配合医改新政,北京医院采取了行动,让患者在提升服务的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记者看到,北京医院的患者多为老年人,护理部在门急诊16分诊台增设便民服务角,并保留老花镜、一次性纸杯、笔、便利贴和卫生纸等生活用品,让患者在细节中感受到方便。据相关人士透露,护理部在门诊咨询台、内外科门诊和六楼门诊都有额外的人力支持。工作人员每天早上7: 00到岗,做好工作准备和预检分诊工作,保持候诊人员秩序和环境整洁。同时,加强对等待治疗患者的查房,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和预防。

据介绍,根据北京市医管局要求,今年4月底前,全市22家医院将全部开通自助缴费功能。以往只在窗口排队的局面将被打破,更多的便民措施将在各医院推广。

患者:医改后的服务更贴心了。

为了保证稳定的医疗秩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医院里随处可见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和加班加点的工作保证了医改政策的顺利实施。

一位78岁的老人来到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治疗。她一进门,就有志愿者陪她去了考试部。检查结束后,老人乘电梯回去找志愿者,感谢她的服务。

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唾液腺门诊一周只有两次。沈阿姨夫妇在女儿的帮助下等了两个多月才约好。4月10,也就是新医改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老两口去医院取号准备就诊,但是取出来的时候发现,由于女儿在预约时没有绑定社保卡,作为医保患者的老人在系统中被认定为临时自费账户。想到好不容易拿到的专家号,又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再次预约。

一旁的志愿者刘涛不忍心看着老人白跑一趟,主动提出帮老人找唾液腺门诊主任谈一谈。没想到,齐主任得知老人的情况后欣然同意,并注销了自费号。随后,刘涛陪着老人到窗口退号,建立卡关联,然后取号。最后,沈阿姨成功看中了唾液腺诊所,得到了专业的诊疗。看完医生后,家长来到门诊办公室,对志愿者表示感谢,甚至说赶上了好时候。

佑安医院感染中心门诊人流不断,一个婴儿由母亲随访。突然看到很多“白大褂”,我紧张的拉裤子。护士耐心的帮孩子擦洗干净,穿上干净的裤子,孩子的妈妈向护士竖起了大拇指。

一位有10年病史的老患者说,其实任何医疗改革都是为了让患者看病更方便,让医生更能体现自己的医疗价值,让医患关系更和谐,让医院和患者的关系更透明。这些人都明白。他建议,这种事情不能一阵风,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下文了,要有一个监督机构来负责。比如志愿服务、便民服务应该成为医院的日常工作,不应该在今天一无所知;再比如,各种服务或投诉能否统一到一个号码上,因为患者大多是老年人,记不住那么多号码,这就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总之,医改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才能赢得人民的真诚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