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苍子根简介
2.山苍子的根(樟科)中药大辞典山苍子的根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重庆本草,是《贵州本草》[1]中记载的木椒根的别名。
2.1木姜子别名木姜子根[2]
2.2木姜子的根。,一种樟科植物[2]。
2.3辛,温[2]。
2.4功能:温中、理气、祛风散寒。治疗胃脘痛、风湿关节痛和痛经。[2]
2.5山苍子根用法用量:煎服,9 ~ 15g;研磨,0.9 ~ 1.5g [2]。
3香樟的根中药大辞典木姜子的根木姜子是中药的名称,出自《四川中药志》,是《南宁医药志》[1]中记载的豆豉姜的别名。
3.1别名山苍子根,山苍子根[1]
3.2来源及产地:樟科植物山鸡的根。)Pers..分布在长江以南。[1]
3.3性味辛,微苦,性温。入脾、胃、肝经。[1]
3.4功能主要用于祛风、散寒除湿、温中、行气止痛。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心胃寒痛、腹痛、吐泻、跌打损伤。[1]
3.5木姜子根用法用量:6 ~ 9g(鲜15 ~ 30g) [1]。
3.6化学成分根含挥发油,有异葎草醇和胡萝卜素苷。根皮含有挥发油,包括柠檬醛、香茅醛和芳樟醇。[1]
3.7药理作用该汤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该水剂还能在体外杀灭丝虫幼虫。[1]
香樟等4根。《中华本草》香樟根4.1拼音名称Mù Jiānɡ Zǐ Gēn
4.2山苍子根的别名
4.3来源:香樟等的根。
拉丁动植物矿物名称:1。木姜子。毛木姜子。[毛木姜子] 3。木姜子。
采收与贮藏:春夏挖,洗晒。
4.4原始形式:1。香樟的落叶小乔木,高度10米。幼枝短柔毛;顶芽圆锥形,外部黄褐色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5cm;;叶片卵形或长圆形,长714厘米,宽2.55厘米,顶端渐细,基部略圆,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粉绿色,疏柔毛,中脉稍密。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通常在短枝上成4簇,每个花序有46朵花,第一片叶子张开或与叶子同时张开;花被裂片6,黄绿色或黄白色,椭圆形,长约2毫米;可育雄蕊9,花丝淡灰黄色具柔毛,花药4室,全部向内全裂。果实球形,直径57mm,顶端有小尖,成熟时呈黑色;叶柄长4毫米,花托不膨大,疏生短柔毛。三月开花,九月结果。
2.毛木姜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可达4米。幼枝淡灰棕色,密被短柔毛,老时脱落;顶芽呈圆锥形,外面鳞片具柔毛。叶互生或聚集在分枝顶部;叶柄被白色柔毛;叶片长圆形,椭圆形,长412cm,宽24.8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上半部深绿色无毛,仅中脉疏生柔毛,下半部绿白相间,密被白色柔毛。伞形花序腋生,通常23簇在短枝上;花单性,每个花序有46朵花,第一片叶子张开或与叶子同时张开;花被裂片6,黄,宽倒卵形;能育雄蕊9,花丝具柔毛;退化雌蕊不存在。果实球形,直径约5毫米,有小花托,成熟时蓝黑色,花梗长58毫米,疏生短柔毛。花期4月,结果期965438+10月。
3.木姜子是一种小型落叶树,高37米。这些花很纤细。叶簇生在枝上,纸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0cm,先有绢丝状的柔毛,后逐渐变光滑;叶柄有毛。花是单性的,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由812朵花组成,茎较短;花开在叶子之前;总苞片表面有毛,早落;花黄色,花梗小,长11.5cm,有绢丝样的粗毛;花被6,倒卵形;花药4室,瓣裂,完全向内,花丝只有在基部有细毛;雌花较大,毛较粗。核果球形,蓝黑色,约710mm;在直径上;果柄的上部稍有增大。花期为4月。结果期为8月。
4.5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阔叶林中潮湿的地方。
2.生于山坡灌丛或常绿阔叶林边缘或次生阔叶林中。
3.生于山地的溪旁和阳坡的混交林或林缘。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部。
3.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4.6性味辛;温度
4.7经络入胃;肝经
4.8功能主治:调理中气;散寒止痛。主胃寒痛;类风湿关节痛;疟疾;痛经
4.9山苍子根内服用法用量:煎服或酒泡服,310g;;研磨结束时,每次0.20.5g。
4.10注意热证禁用。
4.11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