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毒液如何毒死大型猎物?
在蜈蚣草的毒液中发现了一种高度致命的多肽毒素SSTX。这种多肽分子可以选择性地阻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KCNQ离子通道。
蜈蚣毒液中的这种多肽毒素通过阻断上述离子通道,导致猎物的脑、肺、心脏功能紊乱,从而有效捕食猎物。
在用小鼠和猴子进行的动物实验中,他们发现多肽毒素与蜈蚣毒液引起的中毒症状一致,并且在去除毒液中的多肽毒素后,毒液不再能引起血管痉挛、急性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等严重的临床症状。
研究人员认为,蜈蚣毒液中的这种多肽毒素可以通过阻断上述离子通道,导致猎物的脑、肺和心脏功能障碍,从而有效捕食猎物。
基于这种分子策略,他们在疾病动物模型中使用了一种名为瑞替加宾的药物来治疗蜈蚣咬伤中毒引起的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杨世龙说,这项研究不仅对了解有毒动物的捕食方式和毒液分子的进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对蜈蚣中毒的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还包括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申研究员和周明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长霖教授。接下来,他们将关注瑞替加宾作为临床药物治疗蜈蚣咬伤中毒患者的效果。
蜈蚣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能捕食比自身重量大得多的小型哺乳动物、啮齿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人若被蜈蚣咬伤,会出现疼痛、水肿、炎症、坏死、皮下出血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高血压、心肌缺血、呼吸衰竭、昏迷、痉挛等临床症状,甚至可能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