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下焦湿热证概述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资料3定义4血尿及下焦湿热证症状5关于血尿的参考资料6附件:1治疗血尿及下焦湿热证的穴位2治疗血尿及下焦湿热证的方剂3治疗血尿及下焦湿热证的中成药1拼音niào Xuèàjiāo Sh和rè zhè ng。
2英文参考血尿伴下焦湿热证【中医术语审定委员会。中医术语(2010)]
3.定义血尿为下焦湿热证[1],指血尿湿热下注,迫血轻举妄动,小便淋漓,灼痛,尿血,便稀,腹胀疼痛,体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4血尿、下焦湿热证的症状血尿、下焦湿热证的患者,小便淋漓灼痛,尿血,大便溏薄,腹胀疼痛,体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2]。
5.血尿[1][3]为病名[4]。《金匮要略:五脏风寒蕴结证合治》。又称溺血(出于《黄帝内经》苏文气决论),和血(出于《黄帝内经》苏文施思逆逆逆逆逆逆论)。血证之一[5]。指小便时尿中带血的表现[6]。患者尿液中混有血液甚至血块,且有涩味或无痛性。根据出血量的不同,尿液呈淡红色、鲜红色或棕色[7][8]。
尿中有血,分两种情况[7]。临床上将排尿时无痛感或有明显痛感者称为血尿;滴血尿痛称为血淋[7]。如《丹溪心法与血尿》说:“血尿,痛则通淋,痛则血尿。”
血尿的部位在肾脏和膀胱。其主要病机为热伤脉络、脾肾不稳。在热损伤的语境中,有实热和虚热;脾肾不稳,脾虚与肾虚有区别。[7]
血尿可见于肾结核、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肿瘤、部分血液病等西医疾病[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