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丸——消食保胃
保和丸是元代名医朱震亨的学生根据学术经验和平时谈吐编撰而成,出自丹溪心法。本方含有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等药物,具有促进消化和胃功能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食积引起的症状,包括脘腹胀痛、口苦。
为什么叫“包河”?中医认为,人以脾胃为后天生长发育的基础,而此方旨在通过消除胃中的食物积滞,恢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意为舒缓胃气,因此得名“保和”。
稍微懂点医学的人仔细分析这个方子就会发现,这个方子里的药物比较单一,主要是“二陈汤”和“焦三仙”。“二陈汤”为化痰方,主要含有半夏、陈皮、茯苓。这些药可以祛湿化痰,还可以理气化瘀。“焦三仙”是指山楂、神曲、麦芽。都有消食化积的功效,吃药前要炒熟。这是一种中药炮制方法,将药物放在火上煎至表面焦黄或棕黄色,使药物有焦味,可充分发挥其消食健胃的功效。统称为“椒三仙”,是一种常用于消化不良的药物组合。虽然这个食谱里没有麦芽,但是影响不是很大。现在,人们喜欢在外面吃饭。遇到喜欢的菜,就敞开肚皮,在海里大吃大喝。如果他们吃了很多有营养和含热量的食物,他们会在胃里产生湿热和痰。所以用二陈汤来解决这个痰的问题。萝卜有化痰降气的作用,连翘能清热。全方贯穿调理脾胃之意,临床效果颇佳。往往服用一两天就能看到开胃的效果。无论是用于治疗还是保健,都非常适合。
保和丸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调节胃肠功能,抗溃疡,保肝利胆,抑菌止呕。保和丸自配方以来,治愈了无数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孩子。
前总理与包的故事:周总理因长期不眠不休而消化不良。著名中医学家蒲福洲先生告诉总理要定期服用保和丸。保和丸的价格很低。那时候才几毛钱一袋。总理拿了之后,总是立竿见影,效果很好。有一次,周总理百思不得其解,问蒲老:“你每次看我,开的药不多,又便宜又有效。不知道为什么?”蒲老说:“你消化不好。你常吃保和丸,保持脾胃平和。”总理笑着说:“没错。药要对症。保和丸的名字很有意思。我会照你说的做。”
保和丸性质温和,临床上也可用于小儿。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不能太药补,也不能太补。另一方面,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但由于脾胃功能脆弱不完善,容易形成食伤积食的情况。久而久之,脾胃功能就会衰减。但在使用时,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少吃一顿饭,马上给孩子吃保和丸,这是不正确的。只有真正的食物积累才能使用。有的家长说孩子不想吃饭,就要问是过去不想吃饭还是现在不想吃饭。很多孩子生病前可以吃得很好,现在因为有食物堆积而不想吃。这时候一定不能用泻药治疗。有了这个“保和丸”,大便自然就通畅了,积食也就减轻了。
那么,如何才能对症下药呢?例如,腹胀、不喜欢吃东西、呼吸或打嗝时有不消化的食物味道、大便酸或呼吸中有酸味、或恶心、腹泻或便秘等。这些都是食物堆积的典型表现。但是,大多数孩子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这时候只要舌苔厚腻就可以了。此外,有些孩子在积食时伴有发热,也就是常说的“积食发热”。此时,在使用解表药的同时,通过促进消化,将使疾病治愈得更快、更彻底。这里,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子若安,常带三分饥寒”。
如果是成年人,症状会更复杂。博士有个朋友是一家策划公司的高级总监。他常年出差,经常飞国内外,参加各种展览。虽然是朋友,但一年也很少见面几次,最多就是通个电话。去年,他设法积累了半个月的年假。他本想好好聚一聚,妻子却订了一张去贵州的机票。常年待在诊室的医生真的很羡慕他,这个小生命真的很滋润。
但是回来的第二天,一个电话都没有就来找医生了。
是的。寒暄了几句后,医生让他去一家餐厅,但他很快挥了挥手。他说他厌倦了在餐馆里吃那么多菜,他来找医生只是为了吃一些简单的食物。另外,他可能是这段时间太累了,或者吃得太多了,腹部总是感觉胀胀的。
你看,这就是一个让人羡慕得流口水的高级白领的生活,胃口变得和普通人不一样了。他停顿了一下,说他的排泄系统不太好,大便几乎不成形。如果他的饮食太油腻或太辛辣,他的大便就会变稀,甚至呈水样,排便的频率就会增加,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两年。
听到他这样说,医生感慨万千。他会有多忙?你的身体怎么了?已经拖了好几年了。在中医里,这属于积食生热引起的腹泻,主要是因为长期不节制饮食,损害了脾胃的功能,饮食不能正常消化,导致肠道腹泻。于是,医生向他推荐保和丸。
几天后,我接到他打来的报喜电话。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像医生的朋友一样,以忙碌为借口,努力工作,用“食客”这个词来吃饭。几乎每个春节过后,医生都会接诊很多类似的病人。一吃保和丸,所有症状都消失了。
但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总比长期受“内伤”好。古人云:“胃乃人之根本,胃强,五脏六腑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