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土茯苓与栽培土茯苓的区别
1,不同物种
茯苓:茯苓是一种真菌,属于寄生真菌,常寄生在松树根部。这种真菌的干燥的菌核被用于传统的中药。
土茯苓:土茯苓为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根部有粗大的根茎,是土茯苓入药的主要部位。
2、成分不同
茯苓:热量、硫胺素、钙、蛋白质、核黄素、镁、脂肪、烟酸、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锰、膳食纤维、维生素E、锌、维生素A、胆固醇、铜、胡萝卜素、钾、磷、视黄醇、钠、硒。
土茯苓:根茎中含有皂苷、鞣质、树脂、落新妇苷、异黄芪甲苷、琥珀酸、胡萝卜素、棕榈酸、β-谷甾醇、生物碱、挥发油、糖、甾醇、淀粉等。
3.不同的效果
傅:性味甘、淡、平。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用于水肿、少尿、痰饮头晕、脾虚食少、便溏腹泻、焦虑、心悸、失眠。
土茯苓:味甘、淡、平。入肝、胃经。排毒、除湿、关节通顺。梅毒、汞中毒引起的肢体挛缩、肌肉疼痛、湿热绞痛、带下、痈肿、淋巴结核、疥疮。
4.不同的酿造方法
茯苓:取茯苓,浸泡,洗净,湿润,微蒸,及时去皮,切成片或厚片,晒干。成品为白色。
土茯苓:如果不是切片,浸泡,清洗,充分湿润,切片,干燥。切面为白色至红棕色,粉状,具点状维管束和多数小亮点。
5.不同的吃法
茯苓:茯苓含有大量的茯苓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所以茯苓常被制成茯苓糕、茯苓酥、茯苓酒等食品。
土茯苓:土茯苓常用作中药,很少用于食用,因为土茯苓有药味,严重影响食用价值。吃法仅限于需要中药气味的菜肴,如土茯苓炖甲鱼。
6、土茯苓价格
土茯苓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根据中医理论,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的作用,可治疗湿热疮毒、梅毒、淋证、带下等。近年来,土茯苓的临床研究和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土茯苓在抗癌、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土茯苓在中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
但由于近年来的持续开采,野生土茯苓形成了“挖的越来越少,越来越少,越来越贵,越来越贵,越挖越多”的循环,人工栽培和大规模生产至今未能实现,其不可持续利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土茯苓价格日益紧俏。
90年代中期,土茯苓价格每公斤2~4元,收购量不多。随着严重的过度采集,土茯苓的价格已经攀升到每公斤15~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