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生的利川特产

利川黄连

利川黄连,唐代贡品,是传统名贵中药材。手工经营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发展于元明,成为清代药农的主要业务。清朝末年,李川建南土司,连农民朱廷槐都通过黄连聚集,一次交易换得十两银子。

全市有15个乡镇办事处,14个乡镇生产黄连。黄连的主要产地有建南、王莹、中路、牟道、佛宝山。全市有110个村,970个村民小组,3万多农民种植黄连。黄连常年保有面积65438+万亩,年产量3000多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产业总收入5亿元,其中3万多户连续养殖农户年收入总和超过6543.8+0亿元,户均收入3300元,占药农现金总收入的60%。利川黄连现有专业企业16家(含专业合作社),总资本5000万元,总资产2亿多元。湘莲药业是一家中成药生产企业,其“湘莲”已被列为国家应急药品储备品种。

2010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利川黄连”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2010、20110,利川市建南镇分别获得“中国黄连第一镇”称号,利川市获得“中国生态黄连之乡”称号。

利川的水盾

利川莼菜是指湖北省利川市所辖行政区域内出产的莼菜。莼菜是一种珍贵的水生蔬菜,嫩芽和初生卷叶在水中食用,口感滑润。同时,莼菜的胶质中含有的葡甘露聚糖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利川莼菜,因为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在口感和胶质含量上都优于其他产品。2004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

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著名传教士艾黎先生在利川市首次发现野生莼菜资源。1986年7月,日本高松株式会社社长高野先生来利川考察福宝山野生莼菜资源,发现利川的莼菜果胶丰富,芽厚,品质远超西湖,受到高度赞赏。1987年3月,高松株式会社黑羽邦彦部长、工程师池内文雄先生来利川洽谈莼菜基地建设、加工及对日出口事宜。

团包山药

团宝山药,优质日本山药品系,为藤本,皮薄肉白,气味芳香,口感滑爽,咀嚼后无木质纤维残留。具有“益肾气、健脾胃、止泻止泻、化痰生津、润皮毛”的功效。现代药物营养学分析表明,利川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胆碱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特别是粘蛋白,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很高的绿色植物资源。

2007年,利川山药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利川山药产地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利川山药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0,“龙川水乡”品牌利川山药获国家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同年,“龙川水乡”品牌利川山药入选上海世博会独家产品,并在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成功签约654.38美元+0.6万。

白杨豆腐干

利川的白杨坝出产一种五香豆腐干。这种豆腐干薄如纸,色如柠檬,清香扑鼻,别具特色。其加工工艺不需要盐、卤水和石膏。将大豆磨成豆腐,倒入立方体模型中,压缩,用文火干燥,喷上香料。用这种方法做的豆腐干在其他地方也有尝试,没有白杨豆腐干的特点。原因是白洋坝有泉水,清凉甘甜,四季流转。只有这泉水做的豆腐干,色、香、味、形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们称这种泉水为“神水”。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当地官员进京,将白洋干豆作为贡品,被朝廷赏赐为“深山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