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婴儿雾化器
儿童的哪些疾病必须或可以通过雾化吸入治疗?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咽炎、喉炎等。必须雾化吸入治疗;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需要气道湿化而排痰困难的疾病,可采用雾化吸入治疗。
如何选择婴儿雾化器:
上呼吸道疾病(常见喉炎、咽炎)应选用超声波雾化吸入器,雾状颗粒直径3.7-10.5?m,易在上呼吸道和气道沉积;对于下呼吸道(支气管、细支气管、肺部)的疾病,应选用喷射雾化器,雾状颗粒直径< 5?m,容易沉积在病变的支气管或肺泡中发挥作用。超声波的剧烈振动和加热对含有蛋白质或肽的药物不利。超声雾化对悬浮液(如糖皮质激素溶液)的雾化效果不如射流雾化;此外,氧气驱动喷射雾化可能对需要充分吸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有益。
哪些药物适合雾化吸入治疗?
1.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目前国内唯一可用于雾化的糖皮质激素。
2.支气管舒张药:沙丁胺醇溶液或特布他林雾化溶液(SABA),异丙托溴铵或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SAMA或SAMA+SABA)。
3.粘液溶解剂:盐酸氨溴索。鉴于超声雾化可将雾化液加热至蛋白酶变性,不建议使用超声雾化给药,使用喷雾雾化给药为宜。
4.抗菌药物:目前除妥布霉素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外,其他药物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两性霉素B在中国有售。
有哪些药物不建议雾化吸入?
1,地塞米松:结构上没有亲脂基团,水溶性,难以通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肺沉积率低,在气道滞留时间短,难以通过吸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而且半衰期长,容易在体内蓄积,对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增强,不推荐使用。
2.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除过敏性休克外,不建议用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3.α-糜蛋白酶:多肽酶。没有证据表明可以吸入小气道产生治疗作用,也没有与配伍相关的药理学研究数据。雾化治疗禁止使用超声波。
4.庆大霉素:国内临床广泛使用,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5.茶碱:可刺激气道上皮,不建议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6.中成药注射剂:应用经验和研究不足,疗效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待验证,不推荐。
雾化吸入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的吸入方式选择,合格的雾化机,适当的药物选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配伍,注意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防治,如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支气管痉挛,医院感染,气道烧伤和气道水化无效等。
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吸入布地奈德是一种副作用很大的激素”。这种观点认为我们只知道一件事,不知道另一件事。其实布地奈德混悬液只是通过雾化治疗局部使用,在气道和肺部可以起到快速抗炎的作用,不会被全身吸收,所以基本没有副作用。
误区二:“任何能喷雾的机器都可以用来治疗咳嗽”。雾化治疗儿童气管、肺部疾病有严格的要求。第一,压力要稳。二、喷出的颗粒直径要均匀,粒径要小于5?m,使药物可以沉积在病变的支气管或肺泡中发挥作用。不合格的雾化机也是很多孩子用同一种药雾化效果不好的原因。
误区三:“雾化没用”,所以很多家长通常会以孩子不配合为由拒绝雾化。当宝宝患有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雾化通常与抗炎、解痉、镇咳、祛痰药物同时进行,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缩短病程、事半功倍的优点。雾化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