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生蝗灾时,人们吃蝗虫充饥吗?

古时候有蝗灾,人们实在饿了,就吃蝗虫填饱肚子。然而,仅仅靠吃蝗虫充饥是无法满足人们日常饮食需求的。毕竟蝗虫营养有限,长期只吃一种东西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我们看来,蝗虫似乎代表着美味的饭菜,富含蛋白质。而且蝗虫在中医经典中也有记载,可以入药。但是,在古代,农药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广泛使用。一旦发生蝗灾,必然会给庄家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大规模的灾难来临时,人们不得不远离家园,寻找新的居住区域。那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不选择捕捉蝗虫晒干当食物,消除蝗虫隐患呢?我认为原因如下:

第一,灾情严重。抓蝗虫说起来简单,但是如果面对成千上万的蝗虫,恐怕连皇帝看到都要逃跑,更别说老百姓了,古代的老百姓都不如现在的人见多识广,第一次遇到这么多蝗虫,都没有吓到他们,更别说谁会抓蝗虫了。

二是难以保存。如果皇家军队出兵捕捉蝗虫,以后如何储存是个大问题。要知道,古代是没有烘干机的,蝗虫只能根据天气来烘干,所以霉烂是必然的。更有甚者,蝗灾泛滥,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谁会参与如此巨大的项目?即使晒干了,他们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用油炸。这种食物一定很难吃。

第三,迷信思想。古代人认为蝗灾是天灾,只能认命。如果他们对抗天空,必然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那时候谁会不怕神仙呢?所以这些就是古代人们很少吃蝗虫充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