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治疗肾病,如何中医治疗肾病
据相关统计,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肾脏病。那么在13亿人口中,慢性肾脏病患者差不多有5000万,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成年人比老年人更容易生病。如何预防和治疗,成为当前的当务之急。
目前肾炎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清热利湿或清热解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祛风利水、内外兼消。西医和中医常用这些方法治疗肾炎,那么效果如何呢?结果不是特别明显。
那么,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对肾炎最有效呢?
北京东城的索于芬提出了“扶正祛邪”的方法,人与天地相对应,寻求自身的平衡,以抵御外界邪恶的入侵。肾病患者普遍正气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季节的变化。湿热留作纪念,会伤血络,导致反复肾衰竭、尿毒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春夏之交或初夏,人体内阳气上升,湿热之邪加重。肾脏病患者往往因盛而虚。这时如果遇到外邪的侵袭、劳累过度、饮食不当、误诊等,就容易在人体本虚的基础上,加重尿蛋白和红细胞的丢失,进而导致水肿、高血压、肌酐、尿素氮的升高,从而导致疾病的复发或加重,增加治疗的难度。”特别是长期依赖激素的肾病患者,每个季节都容易反复发病。
湿邪久滞,易由热转湿热;患者易因脏腑虚损而反复感染,即中医的湿热或热毒;长期服用助阳生热之品,有助于湿热之弊,故湿热的内涵贯穿于肾病的演变过程。对此,索表示,肾炎的治疗应以肾病理损伤的虚、实、邪、郁、毒、瘀、湿热等八大病机类型为基础,以平衡阴阳、协调五脏、改善肾脏内环境为中心,深化以增加肾脏血流量、增强肾脏毒素排泄能力为重点。
由于蛋白尿的演变过程漫长,久病入络,湿热瘀阻,血液循环不畅,阻碍了三交水道的正常运行,致使精微物质外泄,不能循正道,产生蛋白尿。蛋白尿的病因非常复杂,以湿热蕴结、瘀血阻络为主,脾肾两虚为主。慢性期,健脾固肾,维护肾气,增强肾的化气功能是治疗肾炎的根本原则。
慢性肾炎的治疗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正能量不足难以恢复,病情反复。第二,内外邪合而为一,邪难除。在这方面,中医的契机是扶正祛邪,祛邪有效。“杨桐不是热情,而是撒尿。利水渗湿有助于阳气的通达,脏腑功能恢复,水湿气血旺,邪有安之道。”中药可以在消除病因的同时,清除沉积在基底膜上的免疫复合物和病理组织,修复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修复到位后,病变的根源消除了,尿蛋白和潜血必然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而这种消失会随着病因的消除而消失,所以一般不容易反弹,治愈后也不容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