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白芨

白芨的种植与管理

种植技术

繁殖采用块茎繁殖。选种与种籽贮藏:65438+10月9-6月采收时,选择茎老芽嫩的一年生块茎作为种籽。南方应随挖随种;在北方,种子会储存到第二年春天。储存方法:将白芨块茎挖回来,放在通风处晾干几天。然后,将1份种茎与2-3倍的洁净、略干的细河沙混合,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房间角落。有几种茎可以和细沙混在一起,存放在木箱里。不要盖住盒子的顶部,并注意定期检查。如果发现霉变,及时处理。

1.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和湿润地块进行种植。前一次收获后,翻耕土壤20 cm以上,每亩施腐熟粪肥或堆肥1500-2000 kg,翻入土中作为基肥。种植前先浅耕1遍,然后细耙,做成宽1.3米的高畦种植。

2.长江以南秋季种植9月以上-65438+10月;西北地区3-4月适合春播。秋季种植,选择当年带嫩芽的块茎,切成小块,每块需要1-2个芽。然后按照33厘米的行距,23-25厘米的株距,挖深10-13厘米的坑,把坑底整平,每个坑种3粒种茎。种植时将芽口错开成三角形,平放在穴底。种植后用细肥土或火土灰覆盖,浇1倍薄人畜粪,覆土与边框平齐。

田疃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一年4次。第1次是在4月出苗后;第二次是6月份,此时杂草长势旺盛,所以白芨苗短,要及时除杂草,避免缺草。第三次是在8-9月;第四遍,结合作物松边,铲除杂草。每个中耕要浅,以免伤根。

2.追肥白芨像肥料。生长期内每半月追施1倍稀人畜粪水,每亩1500-2000公斤。8-9月可施略浓的液肥,或过磷酸钙和堆肥混合发酵后,撒在畦面上,结合第三次中耕除草,并覆土压入畦内。

3.白芨喜湿,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旱要及时浇水。7-9月早晚浇水1次。白芨也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应及时排水,排除多余水分,避免根腐。

4.间作白芨生长缓慢,栽培周期长。前两年可行间种植蔬菜、萝卜等短期作物,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

收获加工

1.白芨采收种植后,第四年6月5438+00,茎叶发黄枯萎时采收。此时地下块茎已经长到8-12,相当拥挤,收割太晚,长势差。挖的时候,先把地上的枯死茎叶去掉,然后用两齿耙子小心地挖块茎,把土抖掉,运回加工。

2.加工:块茎单个采摘,须根不去。首先,选择带有老茎的块茎用于播种。然后,切下茎,放入洗衣篮中,用清水浸泡65,438+0小时,用脚去糙皮,洗净泥土,放入沸水中5-65,438+00分钟,待块茎内无白心时取出晾干。如果是雨天,可以晾晒。炕5-6小时,待皮肤干硬后,用硫磺熏蒸12小时。每100公斤鲜薯,用硫磺熏蒸0.2公斤,然后取出炕,直至完全干透。硫磺熏蒸后,白芨不霉变,不虫蛀,颜色洁白透明。然后,放入洗衣篮中来回击打,去掉粗皮和须根,筛掉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