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字头下的“木”“苏”是什么意思?是“姬旦”吗?

苜蓿目录

耕作技能

播种

田疃管理

收获

使用

营养价值

历史

中草药

治疗价值

治疗价值

苜蓿发音:mù xu (ㄇㄨˋ ㄒㄩ˙),其中“苜蓿”是轻声说。

学名:紫花苜蓿。(栽培苜蓿)。

又名紫花苜蓿,又称紫苜蓿或紫花苜蓿。

英文名:苜蓿/三叶草

科名:豆科,豆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像三叶草,以其抗旱、耐寒、耐热、高产、优质和改良土壤而闻名。广泛栽培,主要用于干草,青贮饲料或牧草。株高30?90 cm (1?3英尺),主根长且分支,从部分埋于土壤表层的根颈生出。植物生长时,根颈芽生出许多茎,通常直立,茎上有许多复叶,具三小叶,近无毛。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0.5厘米,先端圆形,中间棱稍突出,上部叶锯齿状,基部窄楔形;托叶狭披针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紫色。豆荚呈螺旋状,无脊椎,顶端有一个尖尖的喷嘴,内含2?八粒或更多的种子。开花结果期为5-6月。花很小。它在阳光充足、温度适中、气候干燥、有传粉者的地区茁壮成长。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都喜欢吃。目前,我国苜蓿的种植和积累量约为654.38+0.33万hm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迅速,苜蓿的种植和积累不断扩大。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现将苜蓿栽培和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紫花苜蓿的初生根可以深入地下。当植物生长超过20年时,如果底土多孔,主根深度可达到15米(50英尺)以上,因此苜蓿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幼苗的根在2个月时可以深入土壤90厘米,在5个月时达到180厘米(6英尺)。常见的是新种植的紫花苜蓿能耐受严重的夏季干旱,而其他根浅、分枝多的豆科植物则因不耐干旱而死亡。

苜蓿茎枝收割后,可迅速再生大量新茎,因此每个生长季可收割干草1次至13次。每个生长季的收获次数和总产量主要取决于生长季的长短、对土壤的适应性、日照的充足程度,特别是生长季的降雨量和灌溉量的多少和分布。绿叶苜蓿干草营养丰富,深受牲畜喜爱。它含有大约16%的蛋白质和8%的矿物质,还富含维生素A、E、D和k .

就像所有的农作物一样,苜蓿也会遭受恶劣天气、病害和虫害,其中冻害、青枯病、苜蓿叶象甲、蚱蜢、苜蓿叶蜘蛛蚜和叶蝉危害最大。在潮湿或灌溉地区,生长3年以上的苜蓿丛往往被土壤中的枯萎病病原菌即隐叶植物单胞菌感染,从而变得稀疏。

[编辑此段]耕作技术

(1)紫花苜蓿适应性广,可在各种地形和土壤中生长。但最适宜的条件是砂壤土,土质松软,pH值6.5-7.5,冬季气温-20℃左右,年降水量300-800mm,不适宜在低洼易涝地种植。可在轻度盐碱地种植,但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3%时,应采取抑盐措施。为了便于机械化运输和作业管理,尽量选择交通便利、有大面积连片排灌措施的地块。

(2)整地苜蓿种子小,苗期生长慢,易受杂草侵害。播种前,必须精心准备。整地的最佳时间是夏天,深耕深耙一次,把杂草变成深层。秋季播种前,如果杂草多,就要翻一两遍,然后耙平,达到播种要求。

紫花苜蓿有根瘤,可以为根部提供氮素营养。在一般土壤肥力条件下,不推荐施氮。据相关研究表明,施用磷肥后苜蓿增产效果明显,一次性施足底肥与以后分期施肥效果基本相同。播种前一次性施有机肥2-3m2/亩,纯磷8-16kg/亩。由于苜蓿的茎叶在生长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的钾,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适当施些钾肥,以保持高产。为防止苗期杂草的发生,播种前向土壤中喷洒48%氟乐灵(100m1/亩),结合整地,可轮作入5cm土中3-5个月。

[编辑本段]播种

(1)选种和选择合适的良种是成功种植苜蓿的第一步。因为紫花苜蓿是多年生植物,播一次至少要用2-3年,4-5年。一旦选错了,就会损坏好几年。目前,保定苜蓿、甘农L杂交苜蓿、新疆大叶苜蓿、敖汉苜蓿、中牧L耐盐苜蓿等是我国优良品种。进口的比较好的有美皇后,WL323,WL320,安思达,白露和日本的利若叶,北如叶苜蓿。从国外引进的品种直立性好,有利于机械化收割。

(2)种子处理国内生产的一些种子含有很多杂质,质量无法保证。所以需要对它们进行清洗,使纯度达到90%以上,发芽率达到85%以上,纯度达到98%以上。种子最好在播种前制成丸粒。按照种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剂1.5kg+水75kg+钼酸铵1.5kg的配方,使种子在苗期不受病虫害和杂草的危害,健康生长。

(3)播种时间农作物一年收获两次的北方地区一般采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杂草和害虫较少。陕西、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秋播最佳,播种期为8月10-9月10。太晚影响正常越冬。

(4)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大部分地区以条播为主,行距30cm,有利于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播种量一般在1kg/亩左右,种田要少,盐碱地要多。播种量太大,苗就稀。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质量的关键,一般过深,最佳深度为0.5-1 cm。

[编辑本段]字段管理

(1)除草除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是在苗期,二是夏收后。由于苜蓿在这两个时期生长较弱,受杂草危害严重,尤其是夏收后,杂草与水热同步快速生长。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及时规范。谨慎选择除草剂,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2)苜蓿灌溉排水耗水量大,生产lkg干物质需要800L水。冬前、返青后和干旱时浇水。沿海和低注地区雨季要注意排水,淹水24小时苜蓿就会枯死。

(3)病虫害防治苜蓿生长期间,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用杀螟丹、乐果、氰戊菊酯等农药防治害虫,如锈病、褐斑病、霜霉病,用多菌灵、硫菌灵防治害虫。

苜蓿常见病害我国苜蓿常见病害主要有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夏黑茎病、黑茎病、叶斑病、黄斑病和环斑病。其中,锈病分布最广,发生在我国13区,从南到北分布,其次是霜霉病、褐斑病和白粉病。在苜蓿生产中,应充分重视上述病害。在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农药的应用非常有限。因此,苜蓿病害的防治更注重“预防”,更多依靠农牧措施。包括整地(面积、地点、既往耕作、苗床和肥力)、播种(品种、种子质量、种子处理单播、混播、播期、播量和播深)、田间管理(肥料、水分、杂草、病害监测、虫害监测、田间种植和留茬)、利用和收获(割草、留茬)

[编辑此段]收获

(1)采收期一般始于初花期,即花期达到1/10时,最迟不能超过盛花期。

(二)收割次数和留茬高度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一年可收获3-4次,最后一次收获不宜太晚,否则影响养分积累,不利于安全越冬。一般采收后要留出40-50天的生长期。适宜的留茬高度为5cm。

(3)产量1亩,割1茬可产1.500斤左右。一年最多能收割4茬,修枝剪草,一次播种10年收益,市场价25分钱左右1斤!

苜蓿种子每公斤12元。

苜蓿含有最丰富的维生素K,高于所有蔬菜。其他如维生素C、B也相当丰富,是很有价值的食物。

紫花苜蓿种类最多,多为野生草本。中国生产的苜蓿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紫苜蓿,大约六平方英寸长,直立,有紫色的豆荚和弯曲的豆角。第二种是黄苜蓿,茎不直立,在地上爬行,花黄色,叶子像镰刀。两者都产于北方省份。第三种是野生紫花苜蓿,俗称草头,也叫菜花,它的茎卧在地上,每根细长的茎上有三片小叶。中国长江下游有野生和种植的食用植物。

紫花苜蓿每根细长的茎上有三个齿,如倒心形,顶端略圆或锯齿状的上部,叶表面深绿色,茎极短。吃的时候,叶子主要产于江浙一带,家家户户都把它当成上市季节的家常菜。

古代人吃苜蓿的记载,特别是在群体的族谱中有记载,简直难以记载。唐萌说,食疗中的苜蓿理论说:“益五脏,使人健美。洗去脾胃之间的邪热,通小肠内的热毒。」

[编辑本段]目的

紫花苜蓿预防出血:所有出血症状,如流鼻血、牙龈出血、呕血、咯血、便血、子宫出血、肛门出血。每次新药使用维生素K,都被认为是具有血管凝血功能的疗法。事实上,食物中维生素K含量最丰富的是苜蓿。

紫花苜蓿用于预防出血症状。实验结果表明效果很高,能预防各种小出血,肺、胃、十二指肠出血。

当然,鲜苜蓿是最好的吃法,而且味道鲜美,因为一年四季都可以找到鲜苜蓿,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但由于气候和土地的关系,有时产品极其鲜嫩,有时又非常老,所以患者不妨以此为佐,防止出血。用盐做的“腌菜花”也有同样的效果。

苜蓿可以清火:苜蓿是一种凉性蔬菜。吃了之后真的可以消内火,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比豆瓣更有效。

苜蓿经过油炸后,热吃起来非常新鲜干净。冷却后,它的口感也不错,它的汁液有沁人心脾的感觉。在干燥的季节,如果你感到嘴唇和舌头干燥,这是一种养生的上品菜肴。

家庭消费方式:1。老梗黄叶采摘后,苜蓿用旺火重油炸,非常鲜嫩。2.上海餐厅供应生炒草梗,完全用苜蓿叶炒,所以特别鲜嫩,价格略高。3.苜蓿是凉的,吃起来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草头的汁液比其他蔬菜更清凉可口。

苜蓿的嫩叶是我们理想的蔬菜,因为它们非常有营养。在绿叶蔬菜中,维生素K的含量是最高的,尤其是维生素A和胡萝卜的差别很小,维生素C是白萝卜的两三倍以上,而且这些营养成分比菠菜还多。

关于紫花苜蓿,也就是紫花苜蓿。春天是价值最高的季节。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此时他的新芽口感极佳,但此时产量低,物以稀为贵。这个时候苜蓿的美味程度,只有吃过的人才懂。胖乎乎的身材嫩而不脆,口感极强,吃起来又凉又辣。女性的最佳补充品,远远优于其他用品。而且是绿色无污染的,因为这个时候,他的生长是在整个冬天完成的(当然不是在温室里)。

[编辑本段]营养价值

苜蓿是豆科苜蓿属植物的嫩茎叶。苜蓿很有营养。

高,每100克新鲜产品含蛋白质5.9克,碳水化合物9.7克,胡萝卜素3.28毫克。

维生素C92毫克,维生素B20.36毫克,钙332毫克,磷115毫克,铁8毫克。

此外,它还含有具有止血作用的维生素K。有些偏方用它来治疗胃或痔疮和肠道出血。

苜蓿有清脾胃、利小肠、减少膀胱结石的功效。

[编辑此段]历史

紫花苜蓿的原产地不在中原,是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汉代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即今天的新疆地区及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西汉张骞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65438年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正是在这个时候,紫花苜蓿开始传入中原。

[编辑本段]中药材

药用苜蓿

别名紫花苜蓿、小米、怀丰、广丰、莲芝草、广丰草、南方紫花苜蓿、菜花、草头、母头、黄花籽、磨盘草籽、黄花菜。

汉语拼音许穆

英文名:herb of alphabet,herb of California Burclover,紫花苜蓿,苜蓿。

拉丁植物、动物和矿物名称

1.紫花苜蓿。[细齿马齿苋]

2.紫花苜蓿

经络经络、脾经;胃;肾经

清脾胃功效;清湿热;利尿剂;减轻肿胀

考证来源于《名医录》。

豆科的科和属分类

泌尿系结石的适应症;膀胱结石;水肿;淋巴疾病;以频繁饮水和排尿为症状的疾病

药理作用从紫花苜蓿中提取的Alfalfin能使豚鼠离体肠道松弛,但不引起绵羊腹胀。紫花苜蓿在2×10(-5)的浓度下能显著抑制退休兔小肠的收缩,在体兔小肠腔内注射4mg紫花苜蓿能减缓肠蠕动收缩。甲基紫花苜蓿本身对离体兔小肠无明显作用,但若先加入浴管,可轻度拮抗紫花苜蓿的作用。用新鲜苜蓿叶做饲料可能会导致动物严重腹胀,胃内气压过大可能会压迫膈肌和血管,导致动物窒息。苜蓿还具有温和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肾上腺素的氧化,具有温和的雌激素样作用。全草提取物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对小鼠脊髓白斑有效。饲喂紫花苜蓿的牲畜。紫花苜蓿是南方紫花苜蓿的一个变种,对光可产生过敏性皮炎。

生态环境

1.紫苜蓿:生于荒野和田野。

2.南方苜蓿:长江下游地区栽培。

夏秋两季收获储存,晒干,或很少使用。

资源分配

1.紫色苜蓿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和栽培。

2.南方苜蓿分布在中国中部和南部;长江下游是耕地。

动植物形态学

1.紫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长2-5米。根茎发达;有无藤蔓,茎高30-100cm,直立或匍匐,光滑多枝,15-25枝不等。复叶3片,小叶倒卵形、长圆形,长2-2.5厘米,仅顶端有锯齿;小叶顶部有一中肋突起;叶柄长而光滑;托叶很大。花梗提取自叶腋,花有短梗;8-25朵花形成一簇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5齿;花冠紫色。荚果螺旋形,2-3倍不等长,稍有毛,暗褐色,不开裂。1-8种子,肾形,黄褐色,很小。花期5-6月。

2.南方苜蓿,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小叶宽卵形或倒心形,先端略圆或凹,上半部锯齿状,下半部楔形。这些花是黄色的。豆荚呈螺旋状,无深沟,有突起和稀疏的刺。

性质苦;平;无毒的

药材基本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方苜蓿全草。

用法用量:浇汁,3-5两;调研结束,2-3块钱。

来源《中华本草》

[编辑此段]食疗价值

紫花苜蓿和南方紫花苜蓿的茎、叶或地上部分。紫花苜蓿,又名牧草、风车草、连草;紫苜蓿,又名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又名菜花、黄花菜、母脖子。紫花苜蓿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和栽培。南方苜蓿分布在我国中南部,长江下游地区有栽培。夏秋收获,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淡、微寒。能清胃热,利尿除湿。

[参考资料]紫苜蓿含有皂苷、卢瑟醇、苜蓿酚、大豆苷元、苜蓿素、瓜氨酸、β-甲基葡萄糖苷、蛋白质、糖类等。南方苜蓿含有胡萝卜素。

从紫花苜蓿中提取的苜蓿素对实验动物小肠有抑制作用。它还具有温和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化,具有温和的雌激素样作用。全草提取物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对小鼠脊髓白斑有效。

【用途】用于胃热烦闷,不想吃饭;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淋证,或湿热发黄。

【注意】由于是渗出利润的产品,不宜长期过量食用。此外,饲喂多种南方苜蓿的牲畜,对光可产生过敏性皮炎,也应引起注意。

[附件]

1,鲜苜蓿汁:90~150g鲜南方苜蓿,捣碎,榨汁取汁。可加入适量蜂蜜调味。

鲜苜蓿具有良好的清热、利尿、通淋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小便不利,或淋证、尿涩、尿痛等症。现在用于泌尿系统结石。

2.苜蓿陈印汤:50克苜蓿和15克陈印。加水熬汤。

这个方子有除湿去黄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或黄疸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