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和肉豆蔻的作用
中文名:肉豆蔻
汉语拼音:金银华
拉丁学名:忍冬
其他名称:豆蔻、头肉、加之乐、玛索、扎地、玉果和肉果。
种
来源:本品为干燥肉豆蔻。肉豆蔻科肉豆蔻属。
性味:辛、温。
工艺:4-6月一次,2月一次。去掉假种皮和种皮,将种子在石灰乳中浸泡一天,然后用文火烘烤。
使用
适应症(功效):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泄泻不止,腹胀疼痛,食少呕吐。
用法:内服:煎服,3 ~ 6g还是进了药丸,散了。
注意事项:阴虚湿热泻火者禁用。用量不宜过大。
以豆蔻命名的中药主要有豆蔻、草豆蔻、豆蔻、肉豆蔻。这些豆蔻都含有挥发油,气味芳香,功效相似。
以豆蔻命名的中药之间还是有差异的,药用功效的侧重点也不同,肉豆蔻也不同于其他豆蔻科属。在临床使用中,需要区分清楚。
草豆蔻:
又名草果、草果仁、草果。它是姜科草豆蔻的成熟种子块。夏秋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至八至九成,去皮,取出种球晒干。味辛,性温,入脾胃经,有燥湿行气、暖胃止呕之功。用量:煎服,3 ~ 6g。因为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所以用的时候要捣碎,放入汤剂中。
豆蔻:
又名白豆蔻、壳豆蔻、豆蔻。它是姜科植物阳春砂和爪哇砂仁的成熟果实。果实在七八月份成熟,果穗被切下,晒干或烘烤。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能:行气祛湿,温中止呕,开胃消食。注重开胃消食。用量:煎服,3 ~ 6g。因为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煎煮时,将豆蔻捣碎或研末,浸泡30分钟,再煮沸约10分钟,或研成细粉吞服。其壳煎液能抑制志贺氏菌和痢疾志贺氏菌,对细菌性腹泻有一定疗效,故可入药。
肉豆蔻:
别名小豆蔻、肉质果、玉石果,是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仁。种子在45℃低温下缓慢干燥,去油(主要是减少有毒的肉豆蔻醚和黄樟油醚),直到种子摇动。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功能:化气化湿,中行气,涩肠止泻。用量:煎服,3 ~ 10g。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建议研磨成细粉服用,每次1。5 ~ 3克可以避免水煮造成的挥发油损失。肉豆蔻过量使用可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应引起重视。生吃效果相反,有拉肚子的作用。
豆蔻:
别名红豆、红肉豆蔻、红纽扣和高良姜种子,它们是姜属植物高良姜的果实。每年6月5438+01 ~ 6月5438+2月采收果实,切果穗,放在阴凉处4 ~ 7天,果实变深红色时脱粒,去枝晒干。辛,性温,归脾、肺经。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解酒的作用。多用于温中、散寒或解酒。用量:煎服,3 ~ 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