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地名)详细资料大全

嘉州(北周、隋、唐)是四川省乐山地区。历史上称南安郡(汉-北周)、平强郡(北周)、嘉定府(宋清)、嘉定道(元代)、嘉定府(明代)。它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距离省会成都120多公里。乐山市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乐山交通便利,成昆铁路贯穿其中,成乐高速公路也已建成通车。

基本介绍中文名:嘉州行政区类别:地级市辖区:中国西南* * *驻地:乐山电话区号:0833面积:12827平方公里方言:乐山方言著名景点:乐山大佛、嘉阳小火车、峨眉山火车站:乐山北车牌代码:四川L简介、历史、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气候、发展、农业经济、美食特产、简介乐山是四川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其盐业和冶铁业就相当发达。唐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比较繁荣,史书上说“山川秀美,商贾喧闹”。历史画派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在四川国画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国际端午节和国际旅游佛节在国内外也有一定影响。嘉定丝绸畅销省内外,“水泊丝”、“乌头丝”、“丝锦”、“鹅丝”成为贡品。夹江的造纸术也是相当有名的。如今,乐山不仅是四川的粮食和副食品生产基地,也是著名的煤炭、水泥、电力、机电产品、造纸和盐化工生产基地。乐山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素有“天下山川之景在蜀,蜀胜于史”之说。以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中心,数十个国家级、省级景区呈放射状分布,相对集中。吴优山、凌云山、东延山连绵不断,形成了雄伟的“巨型睡佛”自然景观。世界上最高的石雕弥勒佛乐山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向岷江的悬崖上,建于唐代,高71米,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65,438+0,996,5438+0年,全国十大景区排名第二。199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乐山大佛后面的马号崖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峨眉山,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以美、美、奇、隐而著称,是1991全国40大旅游胜地之一。峨边有黑竹沟,被誉为“中国百慕大”,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产地之一,还有还在运行的嘉阳火车。历史沿革乐山历史悠久,远在3000多年前的巴蜀时代,曾是蜀王明凯部落的故都。公元前4世纪,巴蜀为秦所灭,乐山属蜀郡。因为在成都南部,所以取名南安。南安隶属犍为县。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乐山的建制变动频繁。历史,中国南北朝时期建立的国家。北周保定元年(561),分析南安县位于平强县,平强县(今乐山市东北),平强、南安等县属其管辖。北周二年(579),置史,仍治羌,意为“郡美而美”。隋开帝三年(583),平羌郡废。大业二年,606年嘉州并入梅州。三年,改为眉山县。传说隋军从成都乘船到乐山追击陈国败兵时,游龙导航岷江帮助隋军统一天下,故南安改为陇右。唐朝武德元年(618)改为历史。龙游县(今乐山市中区)天宝初期改为犍为县。在甘源的早期,这又成为了历史。唐代诗人岑参曾是一位历史学家,当时人称岑家洲。宜丰之后,其管辖范围相当于四川省的乐山、峨眉山、夹江、犍为、沐川、马边等市县。宋庆元二年(1196),嘉州升为嘉定太守。领导五县一监:龙游县、洪雅县、夹江县、峨眉县、犍为县、丰原监。茶元十三年至元(1276),峨眉山改嘉定道,辖陇右,领一师四县二州,录一师,陇右、夹江、峨眉、犍为、琼州、梅州。明朝洪武九年(1376)四月,嘉定府降为嘉定府,美美府,琼州府降为郡,仍属嘉定府。十三年(1380)十一月,复眉州为州,定之。成化十九年(1483),邛县升为州,并指定。龙头六县,乐山县,峨眉县,洪雅县,夹江县,犍为县,荣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嘉定府升为嘉定府,龙游县改为乐山县,取“城西南有个‘乐山’”之名,“乐山”之名一直沿用至今。龙头县7:乐山县、峨眉县、洪雅县、夹江县、犍为县、容县、威远县。民国时期,废除政府,设立乐山行政督察署。1950年,乐山地区成立,属川南行政区。乐山办事处位于乐山县。辖乐山、犍为、沐川、屏山、雷博、马边、峨边、峨眉、井研9个县。1951年,犍为县成立五通桥市,隶属乐山机构领导。乐山地区辖1个市和9个县。65438年至0952年,乐山地区隶属四川省。1953年,原眉山地区所属的眉山、彭山、青神、夹江、洪雅(在洪川镇)、单玲六县划入乐山地区。辖1市和15县。1953,五通桥市改为省辖市,委托乐山代理代管。嘉州夜景1955,雷波县、马边县、峨边县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峨边县、马边县委托乐山代办处代管。乐山地区辖1市和12县。1957年,屏山县划归宜宾地区。乐山地区辖1市和11县。1958年,属于内江地区的仁寿县划入乐山地区。辖1市和12县。1959年,五通桥市撤销,并入乐山县。撤销青神、彭山两县,并入眉山县;撤销单玲县,并入洪雅县。乐山地区辖9个县。1962年,恢复彭山、青神、单玲三县。乐山地区辖12县。1970,乐山地区更名为乐山地区。撤销乐山县,设立乐山市。乐山市行政区域包括原乐山县行政区域和五通桥区,原乐山地区直属。该地区位于乐山市,辖乐山市和夹江、洪雅、单玲、青神、眉山、彭山、井研、仁寿、犍为、沐川、峨眉县。1979年,金口河工农业区(相当于县级)从原属峨边县的金口河地区分离出来,工农业区驻和平公社。乐山地区辖1市,11县,1工农业区。1984年,撤销马边、峨边两县,成立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由凉山彝族自治州划归乐山地区管辖。1985撤销乐山地区、乐山市、金口河工农业区,地级设立乐山市及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1997行政区划调整,眉山等六县抽签。乐山市行政区划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102 15′30″-104 15′02″,北纬28° 28′52″-29° 56″。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接壤,东南与宜宾接壤,西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壤。总面积1282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49万(2006年底)。全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2个自治县,管理1个县级市。市人* * *在闹市区。根据2000年乐山大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乐山市总人口为3324139。其中市中区564857人,沙湾区192156人,五通桥区310229人,金口河区52916人,犍为县506834人,井研县384060人,夹江县34848655人。自然气候乐山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南低东北高,高差很大。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该市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在16.5-18.0度之间,大于等于0℃>;积温6100-6500,年平均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平均霜冻日数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2.7天。是水稻、小麦、油料、糖、水果、棉花等多种农副产品的高产区。中国西南山区的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有完整的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气候带,小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它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综合经营和立体农业的地区,是木材、茶叶和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受季风和地势隆起的影响,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65438±0,000毫米以上,峨眉市在65438±0,500毫米以上,仅峨边和金口河在65438±0,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节变化,夏秋两季降雨量约占80%,冬春两季仅占20%。罗城古镇,嘉阳小火车,五通桥小西湖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乐山市经过20年的农业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村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形成了畜牧、林业、茶叶、蔬菜、乡镇企业五大主导产业。1999,全市生产总值1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5.66亿元,第二产业36.74亿元,第三产业42.62亿元。财政收入70.6543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9亿元(现价),农民人均收入2072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54.38+30.27万吨,出栏生猪28.75万头,肉类365.438+0.000吨,鸡蛋4.79万吨,油料3.45万吨,茶叶77万吨,蚕茧24万吨,水果81.3万吨,蔬菜6.7万吨。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4701000亩,保证灌溉面积1273300亩,旱涝保收面积100895438+000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82.82万千瓦。我市正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赶超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强市和国际优秀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食品特产乐山风味独特,以麻辣闻名海外。有“食在四川,味在历史”的美誉,享有“烹饪天堂”的美誉。这里有许多种类丰富的当地特产和小吃。乐山小吃久负盛名。许多著名的成都小吃起源于乐山,乐山姬伯,白仔鸡,来凤鱼,跳跳兔,玻璃烧麦,蛋糕蒸牛肉,萝卜干等等。乐山有几个好吃的,比如西坝豆腐,苏记跷脚牛肉,牛花麻辣烫,甜皮鸭,姬伯鸡,牛花豆腐脑,乐山烧烤,扒鸡,麻雀面,腊肉粽子,砂锅,豆腐脑,苏记芝麻米糖,阙记叶儿坝等等。高跷牛肉的多种地方特产有雪魔芋、干姜、姜黄、白姜、黄花菜、黄连、苦笋、笋干、竹叶、大蒜、灵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