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的形态学研究
1.钩藤:干燥的钩状茎,略呈方柱状,长约2厘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红褐色或棕褐色,一端有环状茎节,略突出,节上有两对相对的钩,如船锚,顶端向内卷曲或单钩,大小不一,基部略圆,直径2-2。它又轻又硬,不容易坏。断面外层棕红色,髓浅黄色,疏松如海绵。没有气息,淡淡的味道。最好是双钩,如锚、茎细、钩实、钩滑、红褐色或紫褐色。主产于广西、江西、湖南、浙江、广东。
2.钩藤:性状与钩藤相似。但茎枝为方柱状,直径约2 ~ 3 mm,表面灰棕色,钩基部略宽。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地。钩藤属的钩状茎和枝也有多种用途,主要有:①翅窄的轮叶钩藤;钩子是光滑的。②钩藤状,钩光滑,托叶狭三角形。③大叶钩藤,见大叶钩藤条。(4)毛钩藤,枝、钩、叶上有粗毛。⑤无梗钩藤,花冠筒无毛,裂片密被丝,枝钩疏被。⑥钩藤攀援茎、枝、钩密被柔毛,叶下面具长柔毛。
春秋季采带钩的嫩枝,剪去不带钩的茎,晒干,或用锅蒸后晒干。
钩藤茎的叶和枝的化学成分包括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生物碱、异钩藤碱生物碱、刀豆碱、二氢刀豆碱、纤维石竹碱和纤维石竹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