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中医

这些话是针对上楼的那个人的。对于没学过中医的楼主来说,你选择了上面的答案是最好的。我不怪你,因为你不懂。让我给你解释一下。第一,黄花蒿是菊科植物。中国传统名称中,多为菊科植物,如日后的茵陈蒿、黄花蒿等。有人把艾叶叫做艾叶,都是黄花蒿、马先蒿、茵陈蒿。还有菊花作为蔬菜,其实是菊科植物。所谓的黄花蒿(现在被认为是正宗的)看起来和黄花蒿不一样。真正的黄花蒿叶子比黄花蒿还薄,好像薄如一根线。但在过去,这两种蒿是同等使用的。

其次是奎宁,一种小灌木的树皮,16世纪初在南美洲首次发现,对疟疾有明显疗效,故命名为金鸡纳。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提到,康熙去征服葛尔丹的时候,疟疾爆发,一个外国人给了药,就完了。后来在此基础上从金鸡纳中提取生物碱,就是西医著名的奎宁。后来,经过对奎宁结构的不断改造,出现了多种奎宁,使其成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一两个世纪后,世界各地的疟原虫都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奎宁在治疗疟疾方面并不理想。所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根据中医中的记载,古代的中草药书籍记载,青蒿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疟药。抓住这一点,我们开始研究开发青蒿素,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相当于西药的新药。我们国家在研究青蒿素的时候也走了弯路,因为一开始黄花蒿中的成分一直是加热提取的,但这样提出的成分对治疗疟疾无效,所以突然有人想到古代用黄花蒿治疗疟疾的时候,比如葛洪的《肘后》,就说“握黄花蒿,捣烂药,取汁。”于是从新鲜的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

第三,中医的五脏和生理解剖学上的具体五脏并不一样。中医的五脏功能包括生理和解剖上的五脏功能,同时还有其他功能。比如中医里提到“心主血脉,主神志。”按照现在的血管生理学,心脏只和血液有关,心神应该和大脑有关。但是,我们应该都听过一个成语,就是不安或者不安。中医说“心为君之官。”所以,中医的“心”的功能包括了西医的“心”的功能。其他器官也是如此。这么说吧,脾切除后,不仅什么都没发生,我还得到了健康。先不说中医。我来问一下西医的脾有什么功能?切脾后还能好好活着吗?你见过没有心脏没有肝脏没有肺没有肾还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吗?

第三,你听说过中药安全无副作用的说法是真的,但是我告诉你这句话是错的。这句话是学中医的人从来没有说过的。这是外行人对中医的误解。学中医的人从来不认为中医是完全安全的,没有副作用的。我们学习的时候,老师在书上讲的很清楚,所以我们从来不说这样的话。我们都说是三分毒,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第四,电视广告中确实会有一些虚假广告说中医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根。电视购物频道天天吹嘘他们的被子。不锈钢锅很好,但这跟我们学中医的有什么关系?这是广告商为了赚钱而吹嘘的广告。如果你听了他们的广告,买了这种药,结果不好,就怪我们中医专业?那么如果你听一个电视广告说他们的蚕丝被可以治疗失眠多梦,你买了之后发现没用,那你为什么不去责怪那些卖被子的人呢?因为你理亏,等你想通了,你会发现蚕丝被治疗失眠多梦有多可笑,你就不会再纠结了。这是一个道理,你不会怪其他那些虚假广告。任何一个中医领域的广告一旦不起作用,你马上就能找出一堆中医不好的理由。有什么意义?!

第五,瘟疫是从清朝开始的吗?清朝以前没有瘟疫?根据上面的NC,瘟疫是外国人治好的。清朝以前的瘟疫是谁治好的?清朝以前遭受瘟疫的人都死了吗?古往今来有那么多治疗瘟疫的名人。他们把治疗的经验都写了下来,传了下来。如果你没看过这些书,别瞎说,会被人笑话的。

第六,中医院有化验,因为现有的生活环境。纯中医疗法在当今利益至上的社会很难生存,但也不是没有。比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馆,纯中医疗法,针灸,艾灸,中医,推拿,都很优秀。

第七,对于《黄帝内经》这本书,你这种人连书名都不配提。没学过中医的,认真看过和研究过这本书的,最好不要评论,因为你既没资格,也不配。

第八,有些人研究了一辈子的中医,还是觉得博大精深,无边无际。你是个黄口小儿,连中医的门都没摸过。你怎么敢评论中医?你怎么敢说中医不好?嘲笑所有人!!!等到你认真研究了中医至少10年,再出来评评先生和任老的水平,才会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