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化寒痰的药物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温燥性药物不适用于热痰、燥痰之证。
半夏块茎
半夏的块茎。)Breit。天南星科药用草本植物。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脾胃经。
具有祛湿化痰、消块散结、降逆止呕的功效。
临床应用: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干燥,有祛痰作用。咳痰主要是由于脾不化湿,痰饮积滞所致。是治疗湿痰的重要药物,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常与陈皮、茯苓同用。治痰多咳嗽,常与贝母同用。因其性温,亦可用于治疗寒痰,故宜与白芥子、生姜同用。因其祛痰能力较好,亦可治热痰、风痰,可与瓜蒌、黄芩同用治热痰。风痰者,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痛、胸痹、胸结等症。
半夏具有辛散、温通、化痰燥湿之功,故用于痰阻胸闷,可与陈皮、茯苓同用。若寒热兼施,可与黄芩、黄连、干姜同用,有去苦、散结、消肿之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常用于胸痛,与瓜蒌、薤白同用。治胸痹,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痈、疮、肿痛、梅花气等症。
半夏还能化痰散结,可用于治疗痰湿蕴结所致的肿痛,或痰气互结所致的梅坑气等症。可用于治疗肿痛和痰多,还可与海藻、黄芪、川贝配伍使用。坏疽未溃烂者,可用生半夏、生南星,拌醋外敷,有散结消肿之效。用于治疗梅核气,可与厚朴、紫苏同用。
4.可用于胃气上升、恶心呕吐。
半夏具有良好的降逆止呕作用,可用于多种呕吐症状。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症状给予不同的配伍。治胃寒呕吐,可与生姜、藿香、丁香同用。黄连和竹茹可用于治疗胃热引起的呕吐。对于孕期呕吐,可配合厨土等产品;治胃虚呕吐,可与人参、白蜜同用。
此外,还可与糯米同用,治胃不和,烦躁不安,与硫磺同用,治肾阳虚,大便不调。
处方用著名的半夏,姜半夏(用明矾粉和姜汁腌制,洗净晒干)和生半夏(生,有毒,主要外用)。
一般用量及用法:三钱一元,水煎。外用适量。
备注:1。半夏味辛温,入脾胃经,祛痰力强,是治疗各种痰病的重要药物。它的性质是温暖和干燥的,特别是对那些寒冷和潮湿的人。若为热痰,宜与清热化痰药同用。只是其有伤阴耗津之弊,故痰燥者忌用。主要目的是消肿,也有化痰祛湿的作用;至于散郁的功效,无非就是辛散温而已。调理中焦、降逆止呕的良药,无论胃寒、胃热、胃虚、积滞,皆可应用,且配伍适宜,每次效果极佳。此外,因胃不和而卧不安者,肾阳不足,大便不调者,均可同用,也有特殊作用。
2.半夏曾被认为是妊娠禁忌,但它有止呕的作用,没有流产的危险。也有人认为,虽然性滑,其体滑,但其性温燥,绝非保湿之品。所以阴虚津少者慎用。
3.半夏的主要功能是化痰止呕,所以是脾胃两虚的必备药材。脾为痰之源,胃为接收器。痰湿爱脾,半夏能燥湿化痰;如果胃气不和,半夏也可以和胃。
4.半夏能化痰,主要是脾不化湿,聚痰;因其性温燥,亦可适用于寒痰。如果是热痰,一定要配合清肺药。至于阴虚痰燥,津液不足,口渴,则不宜应用。
5.半夏止呕,主要是痰气壅盛、胃不和所致;但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降低不良反应和止呕作用,故除痰饮外,还可用于胃虚呕吐。如《金匮要略》大半夏汤,半夏与人参、白蜜配伍。至于胃热呕吐,宜等量使用麦冬、助乳等清胃药物,以免胃阴过热耗减。
6.《别录》中有半夏流产的记载,但《金匮要略》中干姜人参半夏汤长期用于治疗妊娠呕吐,但不碍胎。这个例子启示我们,在阅读以前的本草文献时,一定要持有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半夏有毒,生姜和明矾能使其有毒,所以半夏多以生姜和明矾制成。另外,过去上海除了姜半夏,还有竹泡半夏、宋半夏、仙半夏等多种炮制方法。现在已经简化了,药店主要供应半夏而不是加工以上品种。
方剂实例有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生姜。治痰饮呕吐,心下烦不渴者。
天南星(含胆南星)
该药品是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科天南星科天南星科或其他类似植物的块茎。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祛湿化痰,祛风解痉。
临床应用:1。用于顽固性痰咳、胸膈胀满等。
本品有燥湿化痰之功,其温燥性强于半夏,故可用于顽固性痰咳、痰湿壅盛、胸膈胀满等。,常与半夏同用。
2.用于风痰眩晕、癫痫、中风、破伤风、口涩。
南星能祛风化痰通络,解痉解痉,故可用于头晕、癫痫、中风痰涎过多、口眼等症。斜、不利经络、半身不遂、手足麻痹、挛缩、破伤风。临床上用于治疗风痰所致的头晕目眩、恶心、胸闷纳差,常与半夏、天麻、生姜同用。治风痰过多,呕吐,口水,口眼?斜证常与半夏、白附子、川乌配伍。治破伤风,常与白附子、天麻、防风、白芷、羌活同用。
此外,本品生吃外敷于痈肿跌打损伤,有消肿止痛之功效。
处方名由天南星(制法同半夏)和天南星(生,有毒,多为外用)制成。
一般用量及用法:三钱一元,水煎。
胆南星:也叫陈丹星。就是南杏用牛胆汁做了以后,燥性降低了。味道又苦又冷。能化痰、息风、定惊,适用于痰热惊风、惊风。一般来说,煎药的剂量是一元到三钱。
注:1。天南星味苦性温,善导泻。前人说“治痰如半夏”。那样地
半夏虽属辛散,专治脾胃湿痰,可止呕;
南星辛散比半夏更厉害,专治经络风痰。南星主要适用于风痰、湿痰入络所致的中风瘫痪、口强体壮、筋脉拘挛、癫痫、破伤风等症。
2.南星有毒,口服加工后才能使用。
3.本品以苦寒胆汁制成后,燥热猛减,故常用于痰热壅盛,惊风抽搐。
方剂实例有于震散“技能方”:天南星、防风。治疗破伤风、突然跌倒、受伤、落枕和呕吐。
通络片“上海中成药”:生姜、地龙、生地、川乌、枫茄。治疗因寒湿引起的关节痛、背痛、身体麻木、风湿疼痛。
白附子
这种药物是何首乌的块茎。天南星科植物或黄乌头的块茎。毛茛科的。
性味与辛温归经。有毒。入胃经。
祛风化痰,散寒除湿的功效。
临床应用1。对于中风,口腔和眼睛?斜病。
白附子长于祛风化痰、燥湿化痰,故可用于中风痰饮,常与天南星、半夏同用。治疗你的嘴和眼睛?斜,常与全蝎、僵蚕等熄风解痉药同用。
2.用于风寒湿痛头痛。
白附子既能祛风化痰,又能驱寒除湿,适用于寒湿头痛、偏正头痛、肢体疼痛、瘫痪等症。对头面部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常与白芷、天麻、天南星、川乌等药物配伍使用。
处方用白附子和白附子(何首乌的块茎。洗净、干燥并切片)。
一般用量及用法:一元至一元五分,煎服。
方剂实例有散《杨家藏方》:白附子、僵蚕、全蝎。治理中间风口?,偏瘫。
皂荚(附:牙皂)
药用产品是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
性味与辛温归经。有一点毒。归肺经和大肠经。
功效:祛痰开窍。
临床应用:1。用于寒湿凝滞、胸闷气喘咳嗽、痰多者。
皂荚有很强的祛痰作用。对于治疗湿痰凝滞咳嗽者,可以简单地用本品焙干研成粉,用红枣煲汤。也可与半夏、萝卜同用。
2.用于突然昏迷,不能张口,痰多窍阻的癫痫。
皂角粉外用,有清关开窍的作用。对于突然昏迷、闭口不言者,可选用天南星、半夏、阿莎丽、薄荷、雄黄等。可以用来研磨粉末,还可以用来擤鼻涕摆脱喷嚏,从而促进觉醒。
此外,皂荚膏涂在疮肿处(未溃者)有消肿的作用。
皂荚配方及皂荚(洗净、晾干、去皮)
一般用量及用法:一至二元,煎服。每次吞服烤粉两到五分钟。口服剂量不宜过大,如果服用过多,可引起呕吐和腹泻。本品辛辣刺鼻,孕妇及体虚有咯血倾向者不宜服用。
带药牙皂:也叫猪牙皂。它是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味道、功效、用量与皂荚相同。在古代文献中,皂荚和猪牙皂常被列为一品,对其质量众说纷纭。目前习惯上认为皂荚质量较好,所以经常使用。
紫苏籽
药用产品为唇形科黍属紫苏的果实。
性味与辛温归经。入肺经。
具有降气化痰、平喘润肠的功效。
临床应用:1。用于痰瘀、咳喘。
紫苏善以膈作用化痰,润燥而不燥,善降气平喘,故适用于咳嗽多痰之症,常与莱菔子、白芥子同用。也可用于前胡、厚朴、陈皮、半夏。根据疾病的需要,适当选择配伍药物。
2.用于肠燥便秘。
这种质比较润油,所以有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肠燥便秘,可与火麻仁、瓜蒌仁、杏仁等同用。
处方名有紫苏、紫苏、紫苏(晒干)、紫苏(炒以解除药性)、紫苏(蜜炙润肺)。
一般用量及用法二元至三钱,水煎。
据说紫苏是紫苏的果实,俗称种子。功能降气化痰,以治咳嗽痰喘。另一种紫苏子是紫苏的果实。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紫苏呈黄黑色,颗粒细腻,香味浓郁;紫苏色灰,粒大,气弱,力弱。
比如紫苏姜奇汤《和济举方》:紫苏、半夏、甘草、肉桂、前胡、陈皮、当归、生姜(一方无肉桂,有沉香)。治疗肺气痰阻、恶心。
油菜籽
药用产品是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辛温归经。入肺经。
具有化痰益气、散结消肿的功效。
临床应用:1。用于寒痰凝滞,胸满胁痛,咳嗽带气,痰多。
白芥子辛散气,温化痰,故可用于治疗寒痰郁于肺络及胸膈间所致的胸胁胀痛、逆气咳嗽、痰稀白等症。本品与紫苏子、莱菔子同用,用于痰多咳嗽;若与甘遂、大戟同用,可化痰消饮,治痰涎滞留胸膈。
2.可用于治疗痰饮引起的四肢关节疼痛和外阴炎引起的坏疽。
本品辛、化痰、散结、消肿,用于治疗注射痰液引起的四肢关节疼痛。可与肉桂、没药和木香混合使用。用于注射流注引起的外阴坏疽,可与麻黄、肉桂、熟地、炮姜、鹿角胶、甘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具有活血消肿、散寒生津的功效,可用于寒痰引起的胸胁刺痛、气喘等轻度症状。
处方白芥子(炒至微焦)
一般用量及用法:三钱一元,水煎。外用适量。
注:1。白芥子粉能祛寒化痰、郁肺络,治疗肺寒、气喘、咳嗽;还能祛寒饮郁于胸膈,以治胸胁胀痛;也可以在周皮外或筋骨间寻找痰结,治疗积液引起的阴疽等症状。因其祛痰力强,据说有祛痰作用。
2.辛散易耗气,性温热易伤阴。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胃火过盛者忌用。
生津丹“三阴方”举隅:白芥子、甘遂、大戟。治痰涎留胸膈。
桔梗的根
药用产品是桔梗的根。
性味、归经苦、辛、平。入肺经。
功效:宣肺化痰排脓。
1的临床应用。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桔梗味辛、苦,有宣肺化痰的作用。治外感咳嗽,常与解表药同用。属外感风寒,可与荆芥、防风、紫苏叶、杏仁同用。外感风热者可配伍前胡、牛蒡子、菊花、桑叶。如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配牛蒡子、甘草、山豆根、射干。
2.用于肺痈咽喉肿痛。
本品可祛痰排脓,用于治疗肺脓肿。可配生薏苡仁、冬瓜子、桃仁、鲜芦根、鱼腥草。治咽喉肿痛,可与板蓝根、牛蒡子、马勃、僵蚕、甘草同用。
处方用桔梗、桔梗、桔梗(洗净、晒干、切片)。
一般用量及用法:一至二元,煎服。
备注:1。桔梗善散苦泄,能宣肺气,排脓,故适用于咳嗽痰多,咳痰不爽,咽喉肿痛,失音,肺脓肿。
2.本品配甘草可祛痰利咽;用枳壳,可益胸膈;配合鱼腥草,可排脓解毒,治疗肺脓肿。
处方的例子有:桔梗和甘草。治肺痈,咳嗽,胸闷,吐脓。
(附:旋转梗)
药用产品为线叶旋覆花或菊科旋覆花的花头。
性味,归经苦、辛、咸,微温。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祛痰、平喘、降逆。
临床应用:1。用于哮喘,咳嗽和痰多。
旋覆花有化痰降气、平喘之功,故适用于痰饮、痰饮引起的痰多咳嗽,可与桑白皮、红薯、陈皮、半夏同用。如有表证,应与解表药配伍。
2.用于窒息和呕吐。
本品性温,能降气化痰,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或痰湿凝滞所致的呛咳或呕吐症状。常与赭石、半夏、生姜配伍。
处方用旋覆花(用于干燥)
一般用量及用法:一元到三钱,含炒。本品头花序似绒毛,在汤中不易澄清。每次喉咙痒都要用布包起来炸。
附药,梗比草更金。旋覆花的全草。性能、适应症、剂量和用法与旋覆花相同。
注1。旋覆花以化痰降气为主,故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气短、嗳气、呕吐。
2.根据临床实践,旋覆花和前胡能增强降气化痰的功能。本品性质温和,一般用于肺寒咳嗽;如遇肺热咳嗽,痰多气短者,亦可与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药物同用。
3.旋覆花最早记载于《本经》,又名金沸草。目前中药店里的旋覆花的茎叶叫金沸草,也叫旋覆花梗,功能和花差不多。
处方的例子包括旋覆花、人参、生姜、赭石、甘草、半夏和大枣。治伤寒出虚汗,如果呕吐,如果拉肚子,心口又肿又硬,气息不除。
白前
该药品是萝藦科植物白首乌的根茎和叶。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入肺经。
功效:祛痰,降气。
临床应用于咳嗽痰多,气逆喘促。
本品善降气化痰,故适用于痰多、咳嗽气短者,可与紫菀、半夏同用。
处方由徐长卿(洗净、晒干、切片)制成。降气化痰的力量强。炒徐长卿(蜂蜜用于润肺,降气化痰,有缓效)和炒徐长卿(炒)。药性比较温和)
一般用量及用法:一至二元,煎服。
备注:1。白前医学,别录说微温,唐本草以为微寒。但白前治咳并非专用于感冒咳嗽,也可用于痰火咳嗽。咳嗽是痰浊积于肺,肺不清所致。用于白前清肺气,化痰降气。无论寒咳还是热咳,只要肺气盛痰,咳嗽不畅,都可以用。治感冒咳嗽,可与紫菀、款冬花、半夏同用。治热咳,可与桑白皮、地骨皮、前胡同用。
2.根据临床实践,本品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对胃有轻微刺激性。如果你有胃病,剂量不要太多。如果用量过多,容易引起恶心呕吐。所以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另外,本品无滋补作用,不适合肺虚干咳患者。
方剂实例有止嗽散《医心悟》:白前、紫菀、荆芥、百部、桔梗、陈皮、甘草。治疗新的长期咳嗽。
天体等离子体壳(附:藤条和萝卜的种子毛)
本品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科的外壳。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肺经、肝经。
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透疹的功效。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痰多,气喘。
芹菜壳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衰、咳嗽痰多、气喘等。,常与金曹飞、前胡、枇杷叶同用。配合百部可以治疗百日咳。
2.用于渗透不良的麻疹。
本品具有宣肺透疹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渗透不良的麻疹。常与蝉蜕、桑叶、牛蒡配伍。
配方用芹菜果肉壳和芹菜壳(剖开、去毛、晒干)
一般用量及用法:三味药治五味药,或一元至三钱,大剂量可煎五元至一两。
补充医学1。藤条:还有藤条。具有补肾强身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遗精、缺乳、精神不振、劳损。一般用量五元至一两,煎服。
2.枇杷籽毛:外用止血。适当的外部应用。
石湖香菜
本品为菊科植物芫荽的全草。
性味与辛温归经。
功效:祛痰止咳,疏通鼻窍,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百日咳。
香菜有祛痰止咳的作用,可治百日咳、咳嗽痰多。单独使用时,需加冰糖或白糖,少量多次服用。
2.用于鼻深。
本品还可治疗流涕、鼻塞,可内服,也可外用。与辛夷、苍耳子等药物一起口服;外用,与辛夷、阿莎丽、白芷等混合。,并取少量擤鼻涕。
3.用于疮疡肿痛、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病症。
石斛香菜主要用于治疗疮疡、跌打损伤、蛇咬伤,有解毒消肿的作用。
药方:名鹅不吃草香菜(洗净晒干)
一般用量及用法:一至二元,煎服。本品味辛辣刺激,口服剂量不宜过大。外用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