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润药」是什么意思?

俗称“风中润燥药”,指防风,味辛、甘、温。属于膀胱经、肝经、脾经。主要功能是解表、祛风、除湿、解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风疹瘙痒、破伤风。古籍《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道:“今日彭城兰陵出的第一个,就是琅琊附近的,禹州数百城也有,襄阳宜阳县出的也可以,但以实而腻为佳,头壮如蚯蚓头。”李时珍说:“防之者,亦御之,其功效最重,故名。”它被称为“曲风圣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防风含有挥发油、苦味苷和甘露醇,具有镇痛、抗菌、解热作用。防风镇痛能明显提高痛阈,故用于胃痛时能取得较好疗效。

比如面神经炎,中医叫“挂风”。多为体虚外感邪气侵入面部经络所致。方中用防风,性甘温,善祛头面部风邪,祛风不伤正气;因此被称为“润风剂”。同时蜈蚣善逸、熄风解痉、搜风刮络,两药协同增强疗效。现代医学认为,此病多为病毒感染面神经,引起组织水肿;或因局部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组织缺血和水肿压迫面神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防风具有抗病毒、改善微循环、兴奋面神经和汗腺的作用,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