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临死前告诉弟子:这个药方一定要销毁。为什么?

中医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上有许多名医,如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石金模等。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药王孙思邈。快板同仁堂把自己的高医术形容得淋漓尽致:“孙思邈,医术高,三十二岁。宫里的国母病了,脉搏治好了。一针治好了皇后的病,两针治好了一条龙。”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七年(541)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很聪明,从小就渴望学习。他才七岁,就认识一千多个单词,每天能背几千个单词。人们称他为“圣童”。但他从小体弱多病,18岁才决定学医。20岁开始给邻居治病。慢慢地,孙思邈的医术出名了。

北周景帝时,隋文帝想请孙思邈当大夫,但孙思邈一心学医,对当大官毫无兴趣。隋朝建立后,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一方面,他亲自采药尝药,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古代医书。另一方面,他撰写了医学名著《千金方耀》和《千金方毅》,被称为中国古代医学百科全书。

关于孙思邈的轶事和典故很多。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怀孕十多个月,不能生育。唐太宗召孙思邈入宫。古代“男女不亲”,孙思邈让宫女在皇后手腕上系一根红线,“垂丝把脉”。之后,他在穴位上扎了一针,皇后很痛苦。不久,婴儿出生了。唐太宗大喜,想让他掌管内廷,但无心为官的孙思邈谢绝了唐太宗的美意。除了“挂丝把脉”,孙思邈还有“药王医龙”、“一针毙命”、“虎守杏林”等故事。

在学医的过程中,孙思邈发现了一个可怕的药方——所谓的“寒食散”,也叫“乌石散”。相传,“乌石散”是三国时魏的谭佳言和发明的,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其父早逝,曹操以其母为妾抚养。后来,娶了曹操的女儿金香公主,成了徐。然而,这个人华而不实,没有文化。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操并不重视他,只是奖励他一个闲置的工作。

言和非常好色。他发明了“五石散”。吃了粉后,他突然感到精神振奋,体力也增强了。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粉火了一段时间。乌石散其实是一种慢性中毒,很多长期服用者中毒致死。孙思邈经过研究发现,乌石散的五石是“钟乳石、紫应时、白石英、硫磺、红石脂”,服用后容易上瘾。孙思邈在65,438+042岁去世前告诉弟子:“如果遇到这一面,一定要烧了它,不要停留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