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出的暴躁精神?
戾气是晁提出来的。
数据扩展:
晁(550-630)是隋朝的一位医生。在大业(605-616)任太医、太医。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赵峰主持编纂了《病证论》50卷,共分67章,1720篇,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
个人资料:
晁生活在隋唐时期,其籍贯、生卒年月不详。据说他是西华人。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5),晁医疗活动频繁,担任御医,成绩卓著。然而并没有晁氏家族的传记,但在宋代的传奇小说《说江》中却有晁氏家族的记载。
相传隋大业五年八月,运河总经理患了逆风病,命太医命晁去看病。尽管晁的生平事迹因史籍的缺失而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晁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巨大贡献,将以其呕心沥血编纂整理的中医病因学巨著而载入史册。
主要经历:
隋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教育“太乙部”,这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官营医学教育。隋朝还组织国内外学者广泛搜集中医药资料,主要是古方和民间验方、验方,编纂了2600卷的大型方剂学著作《四海聚方》。
中国第一部病因学和症状学专著《病因学与症状论》就是在这种社会时代背景下写成的。
过敏性疾病:
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过敏性疾病属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各种过敏性疾病。到了隋代,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状态的认识能力还十分有限,《病因论》对“漆疮”的描述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晁方圆观察到,当他也接触油漆时,有些人立即感到发痒,然后他的胸部、手臂、腿和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发痒和肿胀。他用手一挠,红肿迅速蔓延。
重者疮毒如豆或大如杏枣,脓肿灼热疼痛;再次,病症依旧,这类人“天生怕漆”;还有很多人整天煮油漆,却不受其害。晁认为,这是由于人类天生对涂料的承受力差。人,无论大小,都有油漆耐受和油漆不耐受。这种对接触性过敏病变的理解,尤其是对个体差异的理解,无疑是非常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