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原产地在哪里?
小麦是自花授粉的,是禾本科重要的栽培谷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4 ~ 7节,有效分蘖数与土壤和肥料环境有关。叶片长,线形;穗直立,穗轴延续不断裂;小穗单生,含3 ~ 5 (~ 9)朵花,上部花不育;颖片,卵球形到长圆形,具5 ~ 9脉;背部成脊状;外稃为船形,无底板,其形状、颜色、绒毛和芒的长度因品种而异。石竹较大,长方形,顶部有毛,腹面罩上有很深的纵沟,与稗草不粘合,容易脱落。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和维生素A等。由于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差异很大。从蛋白质含量来看,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种植的小麦质地坚硬透明,蛋白质含量高达14 ~ 20%,面筋结实有弹性,适合烘烤面包;潮湿条件下出生的小麦籽粒含蛋白质8 ~ 10%,质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品形成过程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除供人食用外,只有少量面粉用于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的副产品都是牲畜的优质饲料。小麦约有25种,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南欧。小麦通常分为三个品系:①一种原始小麦,2n=14的二倍体植株,染色体为AA,小穗含1粒,面粉用于制作谷类。②二粒小麦,小穗含二粒,面粉做蛋糕。染色体属于AABB组,2n=28个四倍体植株。一种小麦和两种小麦的杂种是不育的。③栽培普通小麦,小穗含3 ~ 5 (~ 9)粒,可生产面包专用粉,由山羊草属、广义冰草属和小麦属三个属杂交而成,其染色体组为AABBDD,2n=42。发源于西亚幼发拉底河流域,公元前7000年是小麦的主要产区。小麦是温带植物,日照时间长,适应性广,从北纬18 ~ 50,从平原到海拔4000m高度(如我国西藏)。根据麦穗的密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及籽粒的性状、颜色和毛绒,将种子分为许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变种。根据对温度要求的不同,有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生理类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春小麦在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种植,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辽东、华北、南疆、陕西、长江各省及华南地区种植冬小麦。秋季8 ~ 65438+2月播种,次年5 ~ 7月成熟,生育期300天左右。小麦的世界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居栽培粮之首,普通小麦种植最广,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硬粒小麦的播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 ~ 7%。生产最多小麦的国家是苏联、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未成熟的小麦也可以入药治疗盗汗。用麦麸治疗脚气。著名的中药小麦(神农本草经朱记)又名氚小麦(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120 cm。叶鞘无毛;叶舌膜质,短;叶扁平,条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5-10毫米。穗状花序圆柱形,直立,长5-10厘米,宽1厘米,穗轴每个节上着生1个小穗;小穗长约10毫米,内含3-5个灵芝,侧平,侧对耳轴,无柄;颖片卵形,近革质,中间有脊,顶部有短穗或芒;外稃扁球形,顶部无芒或有芒;内稃几乎和外稃一样长,有2脊。石竹卵圆形或长圆形,顶端有短毛,腹部有纵沟,易于与藤壶分离。开花结果期为7-9月。分布于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中国北方各地都有栽培。内蒙古各地均有栽培,产量和生产面积。产量极大。药用部分,秋季采收果穗,晒干,放果,去杂,取成熟果(小麦)和未成熟果(浮小麦)晒干备用。药材鉴定丁香呈长方形,两端稍尖,长达6毫米,直径1.5-2.5毫米。表面黄棕色或黄色,略皱缩,腹面中央有纵向深沟,顶部有黄白色皮毛。坚硬,白色部分,粉状。气息淡,味道淡。商品有时有不干净的颖片和藤壶,有革质的颖片,锋利的脊和锋利的尖端;外稃膜质,顶部有芒,内稃厚纸质,无芒。颖果横切面的鉴定:果皮和种皮愈合。果皮表皮细胞排成一列,壁厚,尤其是平的周壁;果皮中间层有一系列厚壁细胞;一排横向细胞,与果皮的表皮和中层细胞垂直交错排列,有凹陷;有时在横细胞层下可见管状细胞。种皮褐黄色,细胞颓废皱缩,内部有残留珠心,细胞呈方形,隐约可见层状纹理。胚乳最外层为糊粉层,其余为富含淀粉粒的薄壁细胞。果实为粉状白色,果皮小而呈黄褐色。主要特征:淀粉粒以扁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为主,直径30-40微米,侧视双透镜状、贝壳状,宽11-19微米,末端稍尖或钝,脐裂,复合颗粒少,由2-4个或多个颗粒组成。横向细胞呈片状,细长柱状,长38-232微米,直径6-21微米,壁被珠状物加厚。果皮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或多边形,长64-216微米,直径16-42微米,壁呈串珠状。果皮中层细胞细长或不规则,壁串珠状。无腺毛单细胞,长43-950微米,直径11-29微米,壁厚5-11微米。化学成分幼苗含有芹菜素-二-c-酰基糖苷,这些新糖苷中的一种是芥子基-8-d-半乳糖基-6-c-阿拉伯糖胺。此外,它还含有vicenin-1、isoscha—ftoside和schaftoside或其半乳糖基异构体和玉米苷[Dhurrin,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2-(4-羟基苯基)-2s-乙酰基]。叶和茎含有挥发性物质,如CH3(CH2)7CHO及其异构体、醛和醇。种子含淀粉53-70%,蛋白质11%,糖2-7%,糊精2-10%,脂肪1.6%,粗纤维2%。脂肪油主要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的甘油酯。还含有少量的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和微量维生素B等。麦胚含有植物凝集素。有味道和功能的中药,味甘性凉。小麦:养心安神,除烦。浮小麦:益气、清热、止汗。蒙药味甘、凉、重、腻。滋补、接骨、治“何仪泻日”之病。适应症:小麦,一种传统中药,用于治疗焦虑,失眠,妇女的脏急躁,易怒,抑郁和悲伤。浮小麦:用于自汗、盗汗、骨蒸。蒙医治疗身体虚弱、骨折损伤和“何仪泻日”病。用量及用法:中药30-60g,水煎;外用适量小麦粉,敷在烧伤处。蒙药多如丸散。宜忌怕小麦粉中的花椒、萝卜。1.三热封口法是麦热、缸热、料热。选择晴朗炎热的天气。上午9点左右水泥场烧热后,在打谷场上薄薄地铺上小麦(厚度约1 cm),然后搬材料(被子、毛毯、旧麻袋等)。)将小麦盖出来晾干,并喷洒敌敌畏或驱虫磷进行消毒。小麦要经常翻面,至少每小时一铲,使麦温达到46 ~ 50℃,水分降到12.5%以下。小麦要在下午3点左右堆好,热闷半个小时,趁热放进烘干槽。然后用消毒过的材料加盖,再用薄膜将缸口封住,用绳子扎紧,不允许漏气,使缸内麦温达到40℃以上,保持8 ~ 10天,杀死不死卵、蛹、幼虫、成虫,达到聚热杀虫的效果。2.缺氧储藏法小麦缺氧储藏主要是利用小麦后熟期长、粒温高、呼吸旺盛的特点,在罐内密闭条件下的自然缺氧储藏方法。罐内氧气随着小麦、害虫、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少,5 ~ 10天氧气浓度可降至2% ~ 5%,二氧化碳浓度可升至40% ~ 50%。保持一定时间会使害虫窒息而死。但需要注意的是,小麦的水分含量要控制在标准以内(小于12.5%),平均粮温要在30℃以上。3.化学保鲜法对储藏的小麦,可在密封性能良好的条件下使用磷化铝进行保鲜,或低氧低剂量储藏,或在小麦中掺入抗虫磷进行储藏,防止害虫和霉菌的滋生,提高储粮的稳定性。对于不能被自然缺氧所阻止的小麦,化学保存是最合适的方法。服用方法是将药片用纱布包紧,放入粮堆中。这种方法适合长期保存。一般磷化铝片每吨3 ~ 5g,成本约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