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与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入生活,是必由之路。“就像人们常说的,老房子越住越受欢迎,越住越久。活不长,就烂掉了。”韩科胜举例说,我们中国人带着孩子去杭州玩。春天,我们喜爱“湖东游缺,白沙堤青杨荫”的景色。夏天的时候,我们觉得“毕竟西湖的景色和四季的不一样”。秋天我们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冬天我们有“断桥断雪”的美景,让孩子们知道白居易和苏东坡就在脚下的堤岸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要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更要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让所有爱美的人类都知道并享受到。事实上,近年来,莫言讲述的中国故事,屠呦呦称赞的中医,2065 438+06G-20杭州峰会的唯美文艺晚会,朱良,山清水秀,鸡年春节全世界欢庆的中国传统节日盛况,都为世界提供了更深的维度。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积累了几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实力和魅力。它需要出去,也应该出去。我们要有这种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觉。”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说。

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证明了曲高和寡的古诗词也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一种符合大众文化追求、生活节奏和欣赏方式、符合传统文化规律、创新传播形式的方式。进而实现从‘有趣’到‘有意义’的文化身份升级。”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邓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是回首过去,固步自封,而是寻找前进的内在动力,展现民族自信,展现走在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自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