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的基本信息
别名:地散、脓消、喂脓膏、红薯、石薯、水麻苗、拔脓膏、人参、糯米、桑葚、生肉药。
考证名称:地三飞、蒲、杜浦膏(生药材必备)、西普(岭南采药录)、史茹(抚州本草)、舒天(闽南民间本草)、蒲八膏、生肉药、糯米藤(广西药用植物目录)、粘山楂根等。
地理分布:约50种,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有11种(包括淋病奈瑟菌属),分布自西南向东,其中野葛为民间草药之一。
引进状态:非引进
来源:
药材来源:荨麻科植物根的整张皮革。
性状:性状鉴别:干燥全草带根,根系小,主茎短,分枝多,毛发稀疏,红褐色。叶膜脆脆,叶柄细长。轻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药用部位:葛根全草或带根全草。
归经的性味:气微,味淡,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丽水桐林。主疮、溃疡、痈;乳房痈;风火牙痛;痢疾;腹泻;尿滴痛;淋病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15-30g。生鲜产品翻倍。外用:适量,捣实;或者捣碎并冲洗。
节选: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