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原料的鉴别

字符识别

1.双尖钩藤:茎和枝呈圆柱形或方形,直径2-6mm。表面红褐色至紫褐色或褐色,有细纵条纹,无毛。茎上有微微突出的链接,有两个相对的向下弯曲的钩或只有一侧。钩长1-2cm,形似船铺,尖端呈锥形,底部略圆。叶柄脱落后在钩基部的枝条上可以看到凹口和环状托叶。又轻又硬。横枝外层棕红色,髓浅棕色或浅黄色。轻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2.钩藤:茎和枝呈方形和圆柱形,有棱角,直径2-5毫米..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挂钩长度为1.3-2.8cm,弯成钩形。钩的基枝上常有半圆形托叶,倒生或不倒生,基部平坦宽阔。又轻又松。髓质部分是白色的。

3.大叶钩藤:茎呈方形、圆柱形,两侧有深的纵沟,直径2-5毫米..表面呈灰褐色至浅褐色,有棕色毛发,特别是在关节和钩尾处。钩的长度为1.7-3.5cm,向内弯成半圆,末端扩成一个球。横切面的髓通常是中空的,偶有髓。质地坚实,色泽红褐色或褐色,有钩者为佳。

茎横截面的显微鉴定:

(1)双钩藤是圆的。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比例约为1: 1: 3。表皮细胞为1列,周围有略呈弧形的角质层。皮层薄壁细胞含有棕色内含物。中柱鞘纤维呈不连续的带状排列。韧皮纤维单独或成组散布,比中柱鞘纤维小,木质化程度稍低。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相连,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砂晶和少数簇晶。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颗粒,单个颗粒直径约4μm,复合颗粒由2-6个直径约7 μ m的颗粒组成

(2)钩藤的四边形、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比例为1: 2: 1: 2.4。表皮细胞中间有稍微凸起的角质层。

(3)大叶钩藤呈正方形,两边中间向内凹,呈弧形凸起。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比例为1: 1: 3.7。表皮有细密的角质纹理,单细胞无腺毛。长50-65μm。表面有疣状突起;多细胞无腺毛,长70-875μm,常具螺旋状纹理。果肉是中空的。

药物应用鉴定

钩藤、杭白菊:均可平肝散风热,常配伍用于肝经风火亢盛所致的头痛头晕,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目赤。而钩藤偏向熄风止痉,菊花偏向祛风热。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取本品粉末65438±0g,用浓氨水浸泡,用苯萃取,回收溶剂,残渣用苯-乙酸乙酯(2:5)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以钩藤碱、异钩藤碱、钩藤碱和蝶啶碱为对照品,以无水乙醇为对照品,制备各含0.2mg/ml的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于同一高效薄层板上(HSGF254板),以环己烷-乙醚-甲醇-乙酸乙酯(8: 1: 1: 0.1)展开。干燥后,置于紫外灯下观察,样品色谱图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的棕色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