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胀痛艾灸液

摘要

头胀痛是指一侧和两侧的头和眼睛胀痛,如果病程长,不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失明。

此病易与内科的“雷头风”、“偏头痛风”相混淆。“雷头风”和“偏头痛风”有头部胀痛或一侧头痛,但无眼部损害,临床上应加以鉴别。常见原因和症状

(l)痰湿上亢:头痛,目胀,视物昏花,瞳孔散大,伴有恶心,吐清水涎,胸闷,体重重,纳差,口渴,苔白或黄腻,脉细或滑。

(2)肝火犯胃:头痛欲裂、目赤珠肿、瞳孔散大、视力骤降、烦躁口渴、呕吐频繁、舌红苔黄、脉滑等一系列火热证。

(3)肝阳上亢:一侧头痛较重,目赤珠肿疼痛,瞳孔宽或大,视物模糊,可见虹视,头晕恶心,口干咽痛,舌红苔薄,脉细。

(4)阴虚火旺:头痛头晕,目赤珠胀疼痛,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可见彩虹色,心悸,夜眠不安,发热,舌苔少红,脉弱。

疾病的分析和鉴别

(1)痰湿犯头引起的红肿疼痛:多由痰多、饮食不当、脾胃受损、阳虚湿、浊湿清窍、阳气不上而引起。但寒热有别,中焦气虚,或食寒,寒湿从寒,寒痰清窍。脾失健运,胃气不降,故吐清津,舌苔白腻,脉细。如果素食者体内阳气充足或胃热盛,则湿热转热,痰热清窍。中焦痰热痹阻,则头晕恶心呕吐,津液不畅,故口渴恶饮,舌苔黄腻,脉滑。寒热的区分如下:感冒的症状是呕吐、流涎、头痛、苔白腻、脉细;发热症状为恶心呕吐、口渴、头晕、苔黄腻、脉滑。

(2)肝火胃痛:多为急躁易怒伤肝者。生气的时候会生气,肝火旺盛,所以会烧起来,清窍,所以头会发胀,瞳孔会放大,视力会一落千丈。肝胆经上行至头侧,故头痛如裂,眼肿而痛;情志波动导致肝郁火旺,故常以情志波动犯之;肝火逆胃,所以呕吐频繁;肝火盛,故舌红苔黄,脉滑。

肝火犯胃型头痛和痰湿上冲型头痛:两者虽然都有头痛呕吐的症状,但病因病机不同。前者急性严重,主要是肝火犯胃,火致炎,后者缓慢,主要是脾虚,痰湿阻逆,清利窍。这两者不难区分。

(3)肝阳上亢引起初一疼痛:多为肝肾阴虚的素食者,肝肾阴虚则水无木,肝阳上亢则清窍失调,可见彩虹视力、瞳孔大或大;静脉堵塞了会疼,可见领导是疼的;肝阳亢盛,热盛生风,故眩晕泛邪,肝阴竭,故物迷离。肾阴不足导致腰膝酸软。伴有口干咽痛、舌红苔薄、脉细等阴虚症状。

肝阳上亢的头胀痛和肝火引起的胃脘痛:两者都与肝有关,但前者为肝阴虚,阴不控阳,肝阳上亢,其病机为肝肾阴虚,属虚;后者是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引火,肝火上炎,其病机是因为肝火犯胃,这是真的。临床上,区分虚实很重要。

(4)阴虚火旺型头痛:多因过度焦虑,苦心衰竭,或肝血不足,因阴虚火旺而致炎症,清窍受阻,故见头胀而痛,伴有虹视,伴有神或大;心血不足,无更荣领袖,故见头晕;心主失养,故引起心悸,夜眠不安,舌苔少红,脉弱。

头胀痛证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肝郁气滞,化火为风,所以主要表现为头痛、目赤。此外,由于肝脏刚脏,往往容易过土,影响脾胃升降,所以伴有呕吐。总的预后仍然良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会延误病情,有失明的危险。艾灸取穴

艾灸经验

中药和针灸同时使用,可以相辅相成。中医有五脏归经,腑腧穴属于十二经脉。中药和穴位都起选择作用,某一种药物和穴位在治疗某一脏腑、某一经络的病变中起主要作用。从归经理论可以看出穴位与中医治疗的内涵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