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除草剂除草效果的试验分析

薄荷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疏风清热、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治疗头痛、感冒、咽喉肿痛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从薄荷中提取的薄荷油是重要的医药、食品和饮料原料,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产量居世界首位。广东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薄荷的生长。近年来,许多农民都种植它,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薄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广州L 65438+10月移栽,次年4-5月进入生长高峰期。5月至6月初蕾期,从地上部分茎叶中蒸馏出原油,称为“头道薄荷”。收获后,地下根茎再次发芽生长。此时温度高湿度大,发芽的幼苗生长快。l0初,从初花期到盛花期可再次采收。它被称为双刀薄荷。

因为薄荷一次栽培可以收获很多年,可以随时生长,地下根茎密度越来越大。此时中耕除草困难,田间杂草会大量繁殖危害。草害严重的薄荷田产量可减少30-50%,甚至被杂草覆盖,造成收成损失。收割时混入的杂草会降低蒸馏原油的质量。化学除草试验前调查于1997-1998在九佛镇薄荷场进行。发现杂草对薄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株高降低,茎变细,分枝减少,植株中下部落叶增多,导致鲜重减少。杂草密度为每平方米150-4OO株时,单茎鲜重减少0.4 g,亩产鲜重减少240 kg,两刀总产损失近500 kg。广东气候好,杂草长得很快。当地农民为了控制薄荷田杂草,只能用手拔杂草,一年5-6次,每亩20 ~ 30个工人,而且拔的不干净,拔的是大草,而且有反复拔的趋势。因此,草害是薄荷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薄荷田杂草的生长是有害的,主要发生在薄荷出苗后和封育前。杂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禾本科杂草,包括:马唐、香蒲、狗牙根、耳草、稗草等。,生长速度快,危害最严重。第二类是莎草科杂草,主要包括:莎草、莎草、蜈蚣。第三类是阔叶草,最常见的有:野苋菜、瓜子、辣蓼、四叶草、鱿鱼肠。薄荷在收获后30-45天才能密封。此时田间通风、光照、温度、湿度特别适合杂草生长,杂草密度在l5 ~ 20天可达最大。所以闭园前控制杂草是关键。

在九佛镇近40亩的部分试验田,处理方法分两步走。第一步茎叶处理:3月20日喷洒农药,此时一年生越冬杂草陆续发芽,田间多年生杂草密度也很高。用48%苯达松喷洒LO0-1.50毫升/亩。这种药对莎草和去雄草有很好的效果。薄荷为多年生宿根植物,抗药性强,对苯达松的安全剂量在250ml/亩以下。对于母间禾本科杂草,用5%单草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产品)混合,剂量为100ml/亩。毒刺对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对薄荷没有效果。加药水量为60公斤/亩。杂草喷洒后7天变色,1O天后死亡,除草效果9O%以上。第二步:苗前土壤处理:6月10,薄荷采收后两天,用50%丁草胺lO0ml/亩,水60 kg喷施。该药能杀死禾本科杂草的芽和部分黎蒴的芽,对薄荷非常安全。丁草胺药效可持续30-35天,防效达85%。事实上,在造币厂关闭之前,这块地可以保持没有杂草。丁草胺对莎草和大多数莎草科杂草无效。如果有很多这样的杂草,有必要再喷一次苯达松。

薄荷田化学除草一年需要喷3-4次:两次土壤处理,1-2茎叶处理。除草剂的费用大概在加币左右,喷洒的人工费用大概在20元左右,一年合计40元/亩。人工除草成本约400 ~ 600元/亩,每年每亩可节约360-560元。而且人工除草的效果远不如化学除草。在1997试验的基础上,在九佛镇近40亩薄荷地里推广1998,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除草剂在中国发展迅速。除草剂及其剂型近200种,广泛应用于水田、蔬菜和各种经济作物。但中草药化学除草并不常见,也鲜有报道。这个实验只是探索性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