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研发的药物如何用于临床试验?
新药管理、新药审批办法、仿制药审批办法、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新药引进程序、新药开发、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规定、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一、新药临床研究的重要性、新药临床研究非常重要。一方面,新药疗效的评价因动物而异;动物的反应与人类不同。另一方面,动物和人的毒性反应也不同。兹宾丁。g将药物的副作用分为16类。他做了一个统计,发现一般动态毒性试验只能出现五类阳性反应;广义指标毒性试验有9种阳性反应;小规模人体耐受性试验只有三种类型;人体功效试验在大范围内有6种类型;大规模人体临床试验有11类;说到营销,几乎所有的副作用都相继出现。说明在动物实验中只能发现1/3-2/3的人体副作用。他还总结了77种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41种,1115例患者,发现只有19种动物能出现,22种不能。反映不出来的副作用有嗜睡、恶心、头晕、紧张、上腹部不适、头痛、无力、失神、乏力、耳鸣、烧心、皮疹、皮炎、忧郁、强烈的感觉、头晕、夜尿、腹胀、胀气、僵硬、意识模糊和荨麻疹。有时候,动物会有假阳性。可以说,一种新药的确定最终还是要靠人去做实验。因此,临床试验必须更加谨慎,既要防止严重的副作用,又要防止无效甚至有害药物的产生。二。新药临床研究的一般要求在取得卫生部门同意后,新药临床研究应在卫生部或卫生厅(局)按批准权限指定的医院进行。新药研究单位在临床实践前,应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签订临床研究合同,免费提供药品(包括对照药品),并承担临床研究所需的一切费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以外的医院制作的临床试验资料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申请新药的临床研究资料。新药临床研究,第一、二、三类新药临床试验;第四、五类新药临床验证。每种新药的临床研究医院不得少于三家。新药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的病例数在一期临床试验中可在10 ~ 30之间;一般二期门诊不少于300例(主要疾病少于100例)。需要成立结对组,病例数取决于专业和统计要求。避孕药不少于1000例,每例观察时间不少于12个月经期。罕见病所需病例数视情况而定。临床验证一般应不少于100例。需要另设对照组,病例数取决于专业和统计要求。三。西药和新药的临床试验根据《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西药的临床试验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一)I期临床试验这个阶段要根据需要和条件逐步要求。一期临床试验是人体新药研究的起点。因此,需要估计有经验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者和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根据临床药理学研究的结果进行细致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其目的是研究人们对新药的耐受性,通过研究提出安全有效的新药方案。受试者应选择正常成年人和少数合适的患者,均以自愿为原则,且男女量应相等。孕妇和儿童(除非他们在儿科有特殊需要)不作为受试者。受试者应该得到一些报酬。临床医生必须自始至终对受试者的安全和健康负责,必须准备好应对意外的应急措施,对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给予有效的处理。此外,在《新药审批办法》中,对初始试验剂量的确定、给药途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的观察和记录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二)ⅱ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在有对照组的情况下,详细考察新药的疗效、适应症和不良反应。试验设计还必须由有经验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者和有经验的临床实践者制定,包括:病例选择标准、对照组的设置、各种试验指标、剂量和疗程、给药方法、疗效标准和统计处理方法等。II期临床试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延续,旨在大范围内对新药进行评价。要求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外,临床试验单位应增加到3个以内。这一阶段的要求与第一阶段基本相似,不同的是第一阶段尽量采用双盲法进行临床观察,而第二阶段一般不要求采用双盲法。临床病例的选择一般应采用住院病人,某些情况下也可采用门诊病人,但必须满足设计规定的所有要求。为了获得新药安全性的初步概念,ⅱ期临床试验应积累50 ~ 100例可能长期用于临床的新药。在《新药审批办法》中,还规定了对照组、剂量和疗程、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的观察和记录、疗效判定。对照组和疗效标准如下所述。1.设立控制组的目的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即排除所有非药物因素。有人提出,很多因素可以影响疾病进程,同时可能干扰或加重药物。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的体质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特征、代谢类型等。②环境差异。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营养因素。③与医护人员合作的差异。比如是否规律服药,甚至不服药的医护人员的信心。④疾病的差异。患病阶段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有无并发症或并发症。⑤舒适效果的差异。通过大量观察,安慰剂的疗效可达35%。有些报道甚至伤人70%。b等人发现安慰剂可引起以下副作用:50%嗜睡;头痛25%;弱势18%;注意力不集中15%;恶心10%;入睡10%;口干9%;放松9%。即便如此,设立对照组仍然是医学实验不可或缺的条件。有人提出,一个严格的对照设计理论上应该包括:①不同药物的空白对照;②已知有效药物的标准对照;③试验药物加已知有效药物的综合控制;④安慰剂对照。建议对照分为两种,如果是空白对照,可以判断新药是否有效;如果以旧药(临床公认有效的药物或疗法)为地面照片,可以分析新药的优越性,甚至是否直接超过国际水平。为了有效消除患者和医生对药物的主观偏见,临床观察应尽可能采用双盲法。《新药审批办法》规定,对照组有两种方案;已知药物安慰对照组。但拿安慰剂做对照要非常谨慎,以不对患者造成伤害为前提。通常只用于慢性轻症患者,不允许用于急性重症患者。应使用已知有效的药物作为对照。双盲法给的不同药物,其外观、色、香、味应相同。双盲法有以下优点:①避免了患者的心理影响;②避免医生判断的偏差;(3)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④可使药物试验的灵敏度受损较小;⑤结论是客观的。但是,双盲法也有一些缺点:受到一些医生的反对;遭到部分患者的反对;受到舆论的谴责;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实施,比如危重病人。2.功效标准在我国,一般有两种功效标准,一种是国际标准,一种是国内标准。为了了解两种治疗标准的区别,为今后新药临床试验中如何选择治疗标准提供参考,现对抗癌药物的治疗标准进行比较。(1)国际一般疗效标准(实体瘤客观一般指标):①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1个月以上。②部分缓解期病变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减少50%。其他病变未加重,持续1个月以上。③两路稳定病变的乘积下降小于50%,上升小于25%。持续一个多月的。(4)进展性病变的两条路径的乘积(进展P)增加了25%以上。(2)国内一般治疗标准为:①显效病灶缩小1/2以上,病灶明显改善,疗效持续1个月以上,治疗后生存时间超过半年。②有效:(a)病灶缩小至1/2以下,疗效持续一个月。(b)病变基本稳定。症状改善,疗效持续两个多月,治疗后存活时间超过半年。③无效病变和症状没有改善或继续恶化。四。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药临床试验的要求与西药基本相同,但必须充分体现中药的特点。要从中医理论和临床疗效出发。根据我国的现状,在开发中药新药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两种方法: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治。因此,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首先要明确疾病和症状的概念,分别制定相应的技术和观察审批。由于中医的特点,适应症的选择、治疗标准的制定、无反应的观察都比西医复杂。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注意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明确必要的客观指标。尽量减少应对因素和外部因素。关于病例的选择,根据“病、症”的不同要求,严格选择疾病。如果以“病”为主体,则应按照全国有关单位制定的统一诊断标准进行。如果没有统一的疾病标准,一般应根据西医的要求制定诊断标准。检测的病例必须符合诊断标准,不得随意降低标准;如果以“症状”为主体,就要按照标准化症状的要求来选择。尚未纳入症状规范的,应当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要求制定症状规范。对于测试案例,必须满足症状标准。五、中西药新药临床验证新药临床验证的目的是考察新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原药对照组进行比较。当原药无法解决时,可与同等疗效的药物进行对比。中药对照组也可采用同类疗效确切的中药或已知疗效确切的中药,或采用自身对照、疗程控制等方法。临床医生拟定的临床验证方案应包括:病例选择标准、对照组设置要求、各项检查指标、药理学和疗程、分级用药方法、疗效标准和统计处理方法。因为药品生产中的原料和工艺路线都有可能影响药品的疗效和毒性,甚至是我们厂的产品。改变工艺后,药物的疗效也会改变。比如国产广谱杀虫剂苯并咪唑,1977年初生产,与进口产品和研究所用原丝体巴西和日本试制的产品相比,有效率基本相当,接近100%。1981中,精制工段原醋酸改为盐酸后,按药品质量标准完全一致。而改变工艺后的药物,用巴西原丝菌和临床试验几乎无效。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甲苯咪唑有三种晶型,其中只有C型有效,A型和B型无效。溶剂的变化影响晶型的变化,使有效药物失效。所以,四五种新药必须经过临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