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蓝
板蓝根的“蓝”最早见于《尔雅·曹氏》:“拉,马兰。《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把蓝色列为几种,已经叫“菘蓝”、“马兰”。板蓝根从1985开始在中国药典有记载。
菘蓝和菘蓝早期都是入药,直到药典1995有记载,明确菘蓝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生长习性以耐寒、喜温、怕涝为主,所以主要产于我国北方,以河北的品质最好。
菘蓝(常用别名:靛蓝根、青黛根、菘蓝根)为中草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一般在秋季采挖,加工后可入药。中国各地都有生产。菘蓝分为北菘蓝和南菘蓝,北菘蓝为十字花科菘蓝的根。
菘蓝:两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又深又长。茎是直立的。叶互生;基生叶大,具柄,长方形。茎生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下部叶较大,逐渐减少,先端钝,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具不明显锯齿。宽的总状花序;小花和纤细的花梗;花萼4,绿色;花瓣4,黄色。长角果呈长方形,翅扁平。五月开花。结果期为6月。
板蓝根是爵床科植物野马追的根茎和根。它性寒,味微甘、微苦,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毒斑疹、舌红暗、咽喉肿痛、皮疹等疾病。
马兰:灌木状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达1米,节明显,边缘钝圆。叶对生;叶柄长1 ~ 2厘米;叶片倒卵状长圆形到卵球形长圆形,或椭圆形披针形,先端渐狭,基部渐狭,边缘浅有锯齿。尖峰是终端;叶状的苞片;花萼5枚全裂,其中4枚线形,其余1枚较大;花冠漏斗状,淡紫色,5裂,裂片短和宽。出生在山林边缘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