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药会得糖尿病吗?
“糖尿病”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消瘦”和“口渴”两种症状。然而,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二型糖尿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这两种症状。据我们观察,二型糖尿病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的人不多。从中医辨证角度看,很少有典型的阴虚燥热证。
可见临床实践与课本上的描述并不完全一致。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中,似乎应该跳出教科书上的这些框框,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我们认为,从中医的“气”来认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很好的思路。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功能受损引起的,其核心病理是糖、脂、蛋白质的长期代谢紊乱。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些都与气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的“气”字内涵广泛,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影响人体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代谢。
详细介绍从“气”论治糖尿病的所有内容,可能会占用很大篇幅。这里以柴胡的应用为例来说明它的点点滴滴。
柴胡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机会很多,但遗憾的是在中医内科学中没有介绍,更谈不上详细论述。
据我们初步观察,现代二型糖尿病绝大多数不属于“阴虚燥热证”,而属于“气滞热证”,长期影响人体正常气化功能,呈现多种临床表现。内热郁结(对应西医或可理解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心烦、失眠、暴饮暴食、大便不畅、口苦、尿黄;热郁于外周(对应西医或可理解为胰岛素生物功能受损)导致四肢沉重、乏力,甚至手脚冰凉、感觉障碍。
柴胡长于清热解郁,可治疗上述病机。此外,《伤寒》原文明确指出柴胡具有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这也非常符合糖尿病的病理变化。
常用的柴胡制剂有:小柴胡汤及其方药加减(口苦、咽干、头晕、尿黄、心烦呕吐)、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同病,热郁重、口苦、烦躁、腹胀、便秘)、柴胡加龙牡蛎汤(心烦失眠、便秘、情绪严重紊乱、水液代谢紊乱)、柴胡。
掌握柴胡的条文、方药及现代研究证据,有助于我们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柴胡。此外,还要注意柴胡与其他经方的配伍使用。如有血瘀,则加用桂枝茯苓丸和桃核承气汤。结合气化不利、积水燥湿,合用五苓散、真武汤;治表寒,与葛根汤等同用。
总之,适当使用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还可以降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