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玄大师纪念馆在哪里?

在深圳

广轩大师(1912-)

石广宣,俗名王,漳州(今龙海市)海城县岗尾卓奇村人。惠子出生于民国元年(1912)12月27日。出生后的三朝,其母死于产后失调;他的父亲是个船夫,家里很穷。6岁随父到南安雪峰寺打杂,后皈依武僧为师。

光玄大师从小就才华横溢,很受寺里所有老师的喜爱。高图睿大师,一位转武僧,对他非常照顾,收他为皈依弟子。16 (1928)岁时,随其他大师来到南普陀寺居住,正式剃度出家,赐法名光玄法师,后入闽南佛学院学习。

光宣大师曾经在南普陀寺住过。后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僧人往来省内拜山、拜师、参学,学佛越来越勤。他们特别深刻地体会到大乘佛教济世、利益众生的慈悲。为了达到济世、利命的要求,我拜访了各地的名师,教给他们各种利命的技能,比如治病救人的医术,还有地理、占星的各种技能。为传播佛法,造福海内外学子,增加了许多具有实际作用的善行,受到广大信众的敬仰和慷慨解囊。

广宣法师修行佛法,日常生活极其简朴清淡,坚持粗布吃素。虽然有丰厚的收入,但全部用于社会慈善事业和寺院建设,作为弘扬佛法、造福学生的基地。为了铭记南普陀寺出家的源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及其发源地卓启先后修建了名为南普陀寺的大禅寺。其中,在中国建造的寺庙被命名为“赵普寺”。

1946年,广宣法师应邀在南洋传教,住在大马槟城的极乐居,并在居乱修建了第一座赵普寺,占地150余亩。除了主要的佛教寺庙外,还有佛堂、法堂和疗养院。上世纪70年代中期,广宣法师将该寺奉献给马来西亚青年倡导团作为活动基地。1968年,广宣法师在鼓楼路修建了第二座赵普寺。寺庙附设有养老院和戒毒所,收养无助的老人,治疗吸毒者。10多年前建庙后,因城市规划需要,由直隶古楼迁至昌邑罗郎马丽干路重建。1972年,广宣法师在西澳大利亚珀斯建造了第三座赵普神庙。1981年,占地约20亩的第四座赵普庙在印尼阿伽达北部建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光玄大师筹集巨资,在其出生地龙海市港尾镇吴泰山左侧买下200多亩卓奇坡,并修建了寺庙和宫殿。他还以父亲皈依佛门的名义,修建了瑞城幸福院,收容孤寡老人和儿童,并修建了佛教净土村、休闲静修所等佛教慈善建筑。

光玄法师在国内外修建了五座赵普寺庙后,每年都要安排三两次去这些寺庙开展弘扬佛法、造福学生的活动,比如举行各种祈福消灾的集会,举行告白祈福普立大法会,为当地老百姓治病,以及预测吉凶等等。每次普法都获得丰厚的收入,全部作为各地社会慈善福利事业的经费,或者就地救助贫困群众。直到100岁,还在奔波。

光玄大师乐善好施。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设立养老院和戒毒所,收养孤寡老人和孤儿,治疗未被收养的精神病患者,帮助鸦片成瘾者戒除毒瘾。几十年来,没有治愈病人的方法。

广玄法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治疗精神病人的方法:用药汤清洗肠胃,使其静脉通畅,在治疗过程中让病人呆在露天,天冷清晨醒来用冷水洗澡,病人受到冷水刺激,穴位立即打开,再用中药进行调理和精神疏导,从而治愈了许多被诊断为“无药可救”的精神病人。这种方法也被用来帮助许多吸毒者摆脱毒瘾。有些长期精神病患者治愈后无家可归,光玄法师就让他们入住养老院。

光玄法师洒脱,平易近人,从不添油加醋,更配得上张大师的威严,所以更接近普通百姓的信众。他所到之处,十个老百姓争相相告,他以当面顶礼膜拜为荣。有时刚到住处,就有上千名信徒聚集在门外,排队要求谒见。光玄大师对此从不厌倦,总是和蔼地微笑着一一接待他们,并用自己一生努力获得的神奇力量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消除他们的烦恼。到目前为止,只要他回到中国,他仍然利用周六和周日上午为信徒解决问题。以百岁之躯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