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高烧怎么办?分享一下用中草药退烧的经验。

导读:相信所有的父母都经历过孩子的高烧。尤其是这个阶段的父母,他们的孩子都太珍贵了。当他们发高烧时,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觉得不舒服,担心烧死孩子。半夜直接去了医院。小儿发热有不同的病因:阴虚内热,阳虚外热,久病骨蒸,因病伤津,津液损伤,伤寒,营养不良等等。五脏有病,各有不同的症状,有轻有重,有主次之分。会有相互的影响和联系。我们应该根据辨证和症状使用药物,并根据正确的方法实施治疗。

中医里,大家发高烧的时候,用石膏烧开水可以迅速降温。但这并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的症状。先说发烧的各种症状。

一:五脏发热。

1,小儿发热引起的肝热:症状为:通过困难,尿急,过度愤怒和休克,四肢嗜睡,中午发热明显。针对这种症状,柴胡汤退热明显。中草药由柴胡、人参、当归、白芍、黄芩、大黄、甘草组成。把这些草药熬成汤喝了。,

2、心热:心烦心痛,手心发热,呕吐,或强热口渴,一般中午高烧加重。这种症状用导赤散比较好:草药成分是生地、木桶、甘草、淡竹叶。或者用泻心汤、黄连粉泡水退烧。

3、脾热:热在筋,夜间加重,这种情况用蟹黄散很好:藿香、石膏、甘草、防风。这四种草药煮沸后服用。

4、肺热:一般咳嗽较浓,用手捏眉毛、鼻子。下午发热加重,用甘桔汤效果更好:甘草+桔梗。或薤白粉: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如果发热严重,用枸杞粉:枸杞、知母、人参、柴胡、半夏、茯苓、生姜。若高热伴有抽搐,加虫蜕、黄芩、天麻。

5、肾热:这一般是四肢发热,尤其是脚,骨脆如爬虫的感觉,起不来,脚不盖被子。晚上,是最重的。这类药丸用六种地黄丸:熟地黄、大枣皮、茯苓、牡丹皮、山药、泽泻。

小儿一切热证,可用六一散或小儿清心丸治疗。六一散:滑石+甘草(即滑石6份,甘草1份,命名为六一散)。清心丸:人参、柴胡、朱砂、防风、竹沥。

二:小儿高热要分清表里两虚。

不喝水的人热,热在外面;热水饮用者,包括热;发烧怕冷为虚热;发烧不怕冷为实热。虚热是病后发热,一天三四次,是客热乘虚,必然有气血不和,身体虚弱。这种情况下要调和气血,补充气虚,其热自动消退。一般用七味白招散就能退烧。

七味白术散:白术、茯苓、人参、甘草、木香、藿香和葛根。

实热:症状为仰卧,睡不清,面红气粗,口热,烦躁口渴,排便困难,心烦啼哭,手脚冰凉。这种凉汤效果明显。

梁青汤由柴胡、白芍、当归、甘草、大黄和薄荷组成。排尿困难者,加灯芯、木桶。

虚热退去后,不宜猛加,否则会再次发热。热分为高热和低热。高热不退,气血充盈,五脏蒸入,睡不安稳,神志恍惚,外蒸发,表里俱烧,烦躁气喘,甚至抽搐。首先考虑用赤道粉和黄芩。或者用金莲散:方中含有柴胡、栀子、防风、甘草、连翘。低烧:一般症状是大便发臭发黄,腹部发热。用凉汤是很容易的。如果心烦易怒,小便赤赤,就用小柴胡汤,黄连。或者用七宝汤也是不错的选择。该方剂由紫苏、香附、甘草、陈皮、白芷、川芎和桔梗组成。如果嘴唇深红,喝水多,就用竹叶石膏汤。该方剂由竹叶、石膏、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生姜、粳米组成。

退烧上桌后,又出现了发烧。这是虚热,用六神驱散就好了。也就是山药扁豆四君子汤。

寒热交替,用小柴胡汤,或柴烧刘军汤:刘军汤加柴胡、白芍、葛根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