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分类号
1.以药用部位和炮制方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梁陶弘景《本草纲目》序中记载“凡用肉桂、厚朴、杜仲、秦皮、厚朴者,以断软甲之误称之”。指皮革药材去掉木栓层后再入药。
这种分类方法是处理分类的开始。特点:知道药物的药用部位后,能迅速确定炮制方法。在建立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时,不够严谨细致。
2.按药用部位来源分类:宋代《太平惠民和记局方》按金、石、草、木、水、火、果的来源属性对每味药后的炮制进行分类。《中药炮制规范》等参考书多以药用部位分类,每味药的炮制方法如下。该功能很容易找到。但是没有体现出加工工艺的系统性,不利于学习。
3.雷公炮制十七法:由于历史变迁,这种分类方法的内涵现在难以准确表达,但反映了明代以前中药炮制的概况。十七法是:烧、烤、煨、煎、煅、炼、制、量、飞、蹲、煨、烤、磅、曝、曝、邪。
4.三类五类分类法:三类分类法是明代陈嘉谟提出的,即以水系统、火系统、水火系统为纲来指导各种中药的炮制。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加工的特点,但不能包含加工的全部内容。
五大分类方法包括:炮制、水制、火制、水火制、其他炮制方法(水火制),基本上概括了所有的炮制方法,系统地反映了药物的炮制工艺,能更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
5.药典分类:《中国药典》附录一所载《药材炮制通则》采用净制、切制、炮制、飞水、蒙砂。
6.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更能体现中药炮制工艺的系统性和有序性,既能反映整个炮制过程,又便于描述辅料在药物中的作用,一般为教材所采用。
加工原理
中药炮制清代徐陵胎把传统制药原理总结为:对立是体系,互资是体系,互畏是体系,互恶是体系。
注:对于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反邪”的含义与“反恐”类似。
药剂学的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其外观形状,分离其药用部位,制其药性;改变它的性能,做出它的味道;调其五味,制其质;改变其性质或结构。性质,包括改变药性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