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汗拉肚子。想看中医应该看哪个科?
中医里的“里急”“腹泻”都是饮食不当引起的。有热痢疾和冷痢疾。热痢,病名。胃热痢疾。见《备急用》卷十五。《时令病论》卷三:“人患热痢始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使人感其气,内燥脾胃,...而热载湿食,酿中州,便成滞。”症见内急,发热腹痛,烦渴,恶寒恶热,热尿赤,赤泻,或鱼脑稠浊,脉滑有力,舌苔黄腻等。宜清热解毒,消积导滞。用白头翁汤、芩连芍药汤、香连丸,山楂肉、槟榔、川军有益。见痢疾、干热痢疾、湿热痢疾。这种综合征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和细菌性食物中毒。寒痢又叫“寒痢”。由于冷热不均,过食寒凉不洁之物,寒气郁结,脾阳损伤。有白痢,或红白兼有,薄腥,苔白,脉迟等。虽然疾病发生在夏秋之交,但其实比夏天更冷。京:热是自然的。不热的时候,会是一场灾难。因为热贪寒,人暴饮暴食受凉是常有的事,所以就造成了痢疾。凡见人慎病者,尽管酷暑,不患风寒,终不患腹泻。可见,寒痢之证,其实是热渴寒,寒气停滞所致。中州之阳不能运,清气不升,脾气下沉,以致腹痛重,泻白稀腥,脉迟白。寒气散了,脾土养了,痢疾就停了。宜以温养低督结合山楂炭、木香来治疗。但寒痢也有红颜色,缺一不可。简而言之,就是建立在脉象晚、皮毛白的基础上。若脉黄带苔,则为热痢,温性之品不能敷用。医生要时刻以脉象、舌象区分寒热,谨言慎行。程说:当今治痢不属于热,而属于寒。一开口就说湿热,一开头就用寒凉,捂着耳朵,因为没研究过脉象,没检查过舌苔。任何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区分,都要在脉象舌中仔细寻找,几乎是正确的。如前所述,治疗要区分寒热,辨证的依据是热痢强为滑脉,舌苔黄腻。寒痢的特点是脉迟,苔白。你的症状似乎属于寒痢,但这里还不够。关键是你没见过自己的舌苔和脉象。所以你不敢随意判断,更不能说用什么药治疗,要去当地有经验的中医那里辨证施治。不要拖延。本病可按西医治疗方法,用黄连素和呋喃唑酮治疗。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