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湿热痹论治糖尿病之四
4.耐湿热性
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小便多,食欲过盛,或有饥饿感,胸中胀满,舌苔黄腻,脉数。
证候分析:糖尿病长期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产生湿热;或者湿热新邪,积于脾胃。湿热阻于中焦,脾虚湿热不能传于精微输水谷,故水谷精微流为尿,故尿多;水谷排泄精微过多,加于热,耗津液,伤身,又想喝水自救,故渴多饮;中焦湿热,胃中蒸,胃的消谷功能加强,就会吃得多,就会饿;胃里的食物虽已消化,但自觉饥饿,湿邪阻于中焦,觉得胸腕满,吃不下饭;舌苔的脉象是湿热郁结所致。
治疗原则:清热燥湿。
常用清热祛湿药:黄芩、黄柏、黄连、炒白术、厚朴、茯苓、薏苡仁、滑石等。
常用方剂:秦煌化湿汤。
处方:黄芩、滑石、茯苓、大腹皮、白豆蔻、通草、猪苓、黄连、葛根、薏苡仁。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处方分析:本方为清热燥湿之药,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滑石能清热利湿;茯苓、通草、猪苓有轻渗利尿作用;腹皮干湿,使气湿而易除;豆蔻、薏苡仁性温、味香,有醒脾和胃、祛湿散结的作用:葛根解肌热生津,解除湿热对津液的伤害;以上药物搭配,能祛湿清热,适宜通风。该综合征虽然属于糖尿病并发综合征,但在病情变化、有混合因素时并不少见。古人强调的是兼证、变证、变证,所以一定要注意它的变化,要有周密的计划。在治疗证的变化时,也要注意解渴,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