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2)

3.电针刺

电针是在针刺结合电气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穴位上火时,在留针过程中对针体施加特定的电流,采用电刺激结合留针刺激,达到适宜的刺激量,提高刺激效果。电针可以增强留针时的刺激量,具有类似于持续运针的刺激效果,还可以客观记录刺激参数,便于分析研究。

(1)取穴:取穴可参考体针。

(2)方法:根据病情,一次取4 ~ 6点。颈部和神经干上段是主要穴位。根据疼痛的扩散位置,选择远处的穴位作为循经配穴。负极接主点,正极接匹配点。选择疏密波,电流频率为120 ~ 300次/分钟,强度视患者耐受情况而定。每次15 ~ 20分钟,隔天一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 ~ 5天。

(3)注意事项:同针部位。

4.艾灸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条或艾条,然后在体表一定的点上燃烧,以热量刺激人体的一种防病治病的方法。治疗颈椎病常用的艾灸方法有艾条灸和温针灸,两者都具有良好的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解痉止痛、温阳补中、益气固表的作用。

(1)艾条灸:取艾条24g,铺在长26cm、宽20cm的柔软、松散、坚韧的桑皮纸上,卷成直径为1.5cm的圆柱形,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还有混有其他药粉的艾条,也叫药条。中国药店一般卖成品。艾条灸一般分为温和灸和鸟啄灸。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在距离约1.7 ~ 3.3 cm处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一种温热的灼痛感。一般每个部位艾灸3 ~ 5分钟,直到皮肤微微变红。鸟啄灸是指艾条的发光端像乌鸫啄一样上下移动,也可以左右均匀移动或反复旋转灸。颈椎病可以经常艾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温针灸:在针灸后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用1 ~ 2 cm长的艾条点燃或引燃,使加热的艾绒和针灸同时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注意事项:艾条灸和温针灸要防止燃烧的艾绒或烧焦的热灰脱落,造成烫伤或灼伤衣物。孕妇面部、血管筋浅表部位、腰骶部慎用艾灸。

5.拔火罐

拔罐,又称吸筒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为工具,通过加热排出其中的空气,使之吸在皮肤上,造成瘀血的方法。

(1)取穴:阿是穴、大觉穴、风门穴、天宗穴、守经穴、守贞穴。

(2)方法:用玻璃罐或竹罐,用拔罐法将罐吸在穴位上7 ~ 10分钟,然后取下,视瘀斑或出血情况而定。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 5天。

(3)竹罐药液的配制:将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花椒、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千年健、海桐皮、乳香、没药各5克用布包好,加水煮沸。使用时,煮大小不一的竹锅。

(4)注意事项:拔罐时注意时间,防止烫伤。

6.耳针术

耳针是一种通过针刺耳廓上的特定穴位来预防疾病的疗法。耳朵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说明耳朵是整个人体的一部分。分布在耳廓上的穴位既是各种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出现在耳廓的阳性反应点,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1)穴位:颈部、颈椎、神门、枕头、皮质下、肝肾。

(2)方法:每次选取3-4个穴位,严格消毒后,用30号规格3.3cm长的毫针穿刺0.7 ~ lcm,每个穴位上火后留针20分钟。留针过程中,进行2-3次进针,配合颈部运动,幅度由小变大,每周2-3次,10次为一个疗程。或者用压针进行皮内针刺或在耳穴上涂抹王不留行籽,按压每个穴位3-5次/天,引起酸、麻、肿、痛。每周1 ~ 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注意事项:注意消毒,防止感染。

7.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旨在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改善机体的病理状态。

(1)穴位:夹脊穴、大椎穴、阿是穴等。,以天顶为神经根型,风池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2)药物:维生素B1.50 ~ 100 mg,维生素B1.250 ~ 500 ug,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适用于麻醉。维生素E: 50mg油,可改善局部组织供氧,消除局部炎症和水肿,缓解疼痛,减轻根部症状。丹参注射液:2ml加5 ~ 10%葡萄糖可活血通络,适用于颈椎病头晕、头痛等症状较重的患者。当归寄生注射液:2ml或当归注射液2ml可缓解根部症状。野木瓜注射液:可以止痛。

(3)方法:一次选2个穴位,常规消毒后穿刺穴位,稍提插入,使气明显。天顶穴应使针刺感觉更好地到达病臂和手指。抽回无血后,慢慢注射上述药液之一,每穴1毫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注意事项:取穴时注意安全,避开重要神经和血液。

管,进针后切忌猛提猛扭,以免伤及相邻组织。

8.头针

头皮针又称头皮针,是通过针刺头皮上的某些特定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头部与人体的各个器官密切相关。历代关于头部穴位的记载都是用来治疗全身性性病的。

(1)取穴:神经根型取对侧感觉区和对侧上肢感觉区上1/5的下段。脊髓型占对侧运动区和双足感觉区。

(2)方法:快速进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快速扭转,不要插入。继续捻针2 ~ 3分钟,保持针10分钟,然后重复捻转,重复跑针2 ~ 3分钟,即可取出针。急性期,每天1次,缓解期隔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4 ~ 5天。

9.刺血疗法

(1)取穴:颈部夹脊穴、大椎穴、阿是穴。

(2)方法:用皮肤针在颈部穴位轻敲轻刺,刺激适度,或在颈部病变处循经轻敲轻刺,稍出血后拔罐约5分钟,使局部出血少量。每周1 ~ 2次,10次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