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山药的医家评价

数千年前的中医就发现,由于水土和气候条件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地方所产的品质差异甚大,“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在这一“药材要地道”的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开始系统化地去比较、筛选、评价各地所产药材的差异。这实际是一个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的漫长过程,也是中药学渐渐成熟的过程。自宋元之后,中医药界对山药这一品种达成了一致意见,怀庆府所产的品质最高、药效最好。具体论述如下:

· 怀孟间产者入药为佳

– 《救荒本草》,刊于1406,组织编撰者朱橚(1361-1425),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

· 薯蓣 ,各州府虽皆有之,入药者河内(怀庆府旧称)为良

– 《怀庆府志》,刊于1520,作者何瑭(1474-1543),明代史官

· 南北州郡俱产,惟怀庆者良

– 《本草蒙筌》,刊于1565,作者陈嘉谟(1521-1603),明代名医

· 山药,今人多用怀庆者,故当今各地药肆,多用河南怀庆栽培品,特称怀山药而出售之,乃远近知名之药材,药肆常备之品也

– 《本草原始》,成书于1593年,刊于1612,作者李中立,生卒年不详,明代医药学家

· 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

– 《寿世保元》,刊于1615,作者龚延贤(1522-1619), 明万历时期大内御医

· 生怀庆山中者白细坚实,入药用之

– 《植物名实图考》,刊于1848,作者吴其浚( 1789-1847),清代植物学家

· 怀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

– 《医学衷中参西录》,刊于1918-1934,作者张锡纯(1860-1933),清末名医,号称近代中医第一人

· 怀庆品带微弱之甜味,他处产品较为瘠长之一种,则微有药臭而略带苦味

– 《本草用药实地之观察》,刊于1936,作者赵燏黄(1883-1960),近代本草学奠基人、药学泰斗

· 主产河南。此外,湖南、湖北、山西、云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等地亦产。一般以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古怀庆辖区内)所产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

– 《中药大辞典》,1975版,集体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