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埋线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

请专业医生操作,仅供参考,本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穴位埋线设备及穴位选择

皮肤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镊子、埋线针或改良12号腰椎穿刺针(针芯前端磨平)、持针器、0 ~ 1铬羊肠线、0.5 ~ 1%盐酸普鲁卡因、剪刀、消毒纱布及敷料等。嵌线针是一种坚韧而特殊的金属钩针,长约12 ~ 15 cm,尖端呈三角形,底部有凹口。如果采用切开法,需要准备尖头的手术刀片、手术手柄、三角缝线等。

埋线多选择肌肉较饱满的部位取穴,背部、腰腹部的穴位最常用。比如哮喘取舒菲,胃病取脾俞、舒威、中脘。取穴原理和针灸疗法一样。但选穴要简化,每次埋1-3个穴,2-4周治疗一次即可。

穴位埋线手术方法

(1)埋针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用镊子取一段消毒羊肠线约1-2cm长,置于腰椎穿刺针针管前端,然后连接针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或捏紧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所需深度;有针感时,推动针芯,抽出针管,将羊肠线埋入穴位皮下组织或肌肉层,用无菌纱布覆盖针孔。也可以用9号针做插管,28号2寸长毫针做针芯,将00号羊肠线1-1.5cm放入针内埋穴。操作方法如上。

用专用埋线针埋线时,局部皮肤消毒后,用0.5-1%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剪一段羊肠线(一般约1cm长),放在埋线针尖间隙处,用血管钳夹住两端。右手持针,左手持夹,针尖间隙会以15-40度方向向下刺入。当针尖间隙进入皮肤时,左手将松开血管夹,右手继续进针,直至羊肠线头完全埋入皮下,然后进针0.5cm,再将针抽出,用棉球或纱布压迫针孔一段时间,再用纱布覆盖伤口进行保护。

(2)三棱针埋线法:在穴位两侧1-2cm处,用龙胆紫作为进出穴位的标记。皮肤消毒后,在标记处用0.5-1%盐酸普鲁卡因作皮内麻醉,用持针器持带羊肠线的皮肤缝合针,从一个局部麻醉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层,穿过对侧局部麻醉点,在两个针孔之间夹住皮肤并切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轻按摩,使羊肠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敷纱布3-5天。1-3个穴位一次即可,埋线一般20-30天做一次。

(3)切开埋线法:在选定的穴位用0.5%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用刀尖(0.5-1.0cm)刺入皮肤。先将血钳探入穴位深处,再通过浅筋膜按摩数秒,找到敏感点,休息1-2min。然后在肌层埋4-5根长度为0.5-1.0cm的羊肠线。羊肠线不能埋在脂肪层里,也不能太浅,以防被吸收或感染。用丝线缝合切口,用无菌纱布覆盖,5-7天后取出丝线。

穴位埋线(1)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植入三棱针时,操作要轻、准,以防断针。

(2)羊肠线最好埋在皮下组织和肌肉之间,肌肉饱满的地方,可以埋在肌肉层,羊肠线不能露在皮肤外面。

(3)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不要直接结扎神经和血管),以免造成功能障碍和疼痛。

(4)皮肤有局部感染或溃疡时不宜埋线。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活动性肺结核、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

(5)羊肠线使用后,可用70%酒精浸泡,或用新洁尔灭处理,使用时再用生理盐水浸泡。

6)在一个穴位上进行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一次治疗的部位。(7)注意术后反应,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

穴位埋线后反应

1正常反应

由于刺激损伤和羊肠线(外源蛋白)刺激,在1-5天内可能出现红、肿、痛、热等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情况反应严重,切口处有少量渗出物,也是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有较多渗出物突出皮肤表面,可将乳白色渗出物挤出,用70%酒精棉球擦去,覆盖无菌纱布。术后患肢局部温度也会升高,可持续3-7天。少数患者可出现全身反应,即埋线后4-24小时内体温升高,一般38度左右,无局部感染,2-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埋线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形核细胞数可能增加,应观察。

2异常反应

(1)少数患者因无菌操作不当或治疗过程中伤口保护不当而感染。一般治疗后3-4天,局部红肿,疼痛加重,并可伴有发热。应进行局部热敷和抗感染处理。

(2)部分患者对羊肠线过敏,治疗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羊肠线溢出,应适当进行抗过敏治疗。

(3)神经损伤,如感觉神经损伤,会引起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运动神经损伤会导致优势肌肉群瘫痪,如坐骨神经、腓神经损伤,会引起足下垂,拇指无法向后弯曲。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将羊肠线拔出,并妥善处理。

注:楼主既然也是学中医的,应该很清楚中医的针灸也是在经络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具体的辨证选穴、辨病选穴之类的没什么好说的。我只想给你一个建议,肥胖要从调理脾胃入手,你可以自己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