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大学医学院学护理好还是山西中医学院好?
自成立以来,办学实力不断积累和壮大,机构设置日趋合理。学校占地面积174698.46m2,建筑面积137996.40m2,现有固定资产总值654.38+0.7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56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16200 m2,馆藏纸质图书43万册,电子图书近32万册。是山西省中医药信息中心和山西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B类图书馆。总部设有中医科、针灸推拿科、中医科、护理部、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部、基础部、社科部、体育部、计算机教学与网络管理中心、国际教育中心、实验管理中心、成人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有60个教研室,17个教学实验室,4个科研实验室,1个科研实验中心。还有一个办学体系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以中医为主体,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同步发展。目前设有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五个专业,中医医学英语、中医医学信息管理、针灸推拿学英语、中医分析四个专业方向。其中,中医特色专业为国家一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针灸推拿、中医三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中医临床基础为针灸推拿和中医史文献,为硕士授权点;中医文献学、方剂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肾脏病5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基础上的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为省重点支持学科;《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金匮要略》三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针灸实验室和中药化学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研究室(三级),中药基础临床实验室和中药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研究室(二级),中药基础实验室为省级医学重点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和针灸实验室为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师队伍健康成长。专任教师316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副高级教师97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46.5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有202人,占教师总数的63.92%。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获得“山西省教学名师”称号。目前硕士生导师97人,其中8人被兄弟院校聘为博士生导师。34人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专业规划教材主编、编委;14人担任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精读教材编委。
学校坚持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稳步推进办学规模。自1986招收中医专业第一批本科生以来,* * *已为社会培养了5300多名本科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和技术骨干,本届本科生的考研率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现有普通全日制博士生17人,硕士生59人,本科生4331人,留学生3人,高职(专科)生2036人。
学校重视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发表学术著作2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 * *承担垂直科研项目210项,其中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5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0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0项,获得国家科研经费2200多万元;获得1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8项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奖。2007年,学校经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分别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单位。学校还用自有资金实施了“前进”和“攀登”两项科技计划,鼓励科技创新,活跃学术氛围,促进科研可持续发展。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前有直属医院3所,非直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7所,实习医院6所,中医药生产实习基地12个,满足了不同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山西中医学院自成立以来,秉承“求真”的校训,秉承“负责、规范、严谨、高效”的教风和“诚信、勤奋”的学风,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办学之路。当前,全校上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努力打造高水平、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