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疗法的治疗机制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杀伤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尤其是S期和M期细胞。丹参成分丹参酮对肿瘤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丹参酮作用于肿瘤细胞分裂的S期,其机制是抑制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DNA聚合酶D活性的增加。西洋参多糖能有效阻止肝癌细胞S期DNA合成。
2.直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姜黄的主要成分姜黄素对人胃腺癌SGC-7901具有浓度依赖性的细胞病毒作用,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溶解坏死。
许多中药(如莪术、淫羊藿、人参、绞股蓝等。)及其方剂通过改变癌细胞的DNA和蛋白质代谢,降低S期细胞的比例,影响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抗癌促进剂:
自从化学致癌的两阶段或多阶段理论提出以来,环境中的致癌物促进剂具有重要意义。开发针对致癌启动子的药物,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以TPA诱导的EBV-EA为指标的协同一次性筛选法发现,筛选出的皂角、藤瘤、薏苡仁、三七等中药含有抗癌促进剂。
4.影响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是一种RNA逆转录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催化合成染色体端粒,从而延长细胞寿命。端粒酶是一种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即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在正常体细胞中为阴性。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为它们缺乏调节端粒酶的机制。因此,调节端粒酶活性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途径。端粒酶是一种可调节的酶,端粒酶的表达可以被外界因素抑制。因此,有人提出了以端粒酶为靶点的肿瘤治疗新策略。如果一种药物只抑制端粒酶活性而不影响正常细胞,那么它将是一种理想的抗癌药物。C.Mounter(1994)提出了以抑制端粒酶为目的的肿瘤治疗新概念。
5.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Apop to 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通过激活自身的遗传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内源性DNA核酸内切酶)而自发、主动死亡。是细胞固有的程序化现象,其意义主要如下:1。将机体的组成成分限制在生理需要的范围内,使细胞增殖和细胞死亡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细胞总数保持相对稳定;2.去除受损、老化、多余的细胞,防止细胞癌变;3.维持正常的胚胎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细胞凋亡是机体免疫稳态和免疫监测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药物治疗有重要影响。
6.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是当今世界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和新途径。其基本特征是不杀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细胞或接近正常细胞甚至抗肿瘤细胞。我国学者对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研究已有10多年。现已发现数十种中药提取物表现出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这存在于滋补、调节血液、清热和泻下的中药中。例子如下:1。苷类:人参皂苷、三七皂苷、淫羊藿苷、高山黄芩苷(臭茉莉中含有)、大豆苷元;2.多糖:卟啉(从茯苓多糖粗提物中提取的一组小分子化合物),黑蘑菇多糖。
7.调节肿瘤细胞信号通路:
信号系统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的前沿,肿瘤生物学也更新了很多概念。体内的任何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和各种药物分子,都不能直接进入细胞产生作用。它们必须与细胞相关受体结合,通过信号传递在细胞内产生相关的第二信号系统,将信号传递到靶位产生效应。
因此,从信号通路的角度研究中药的抗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节细胞信号系统来设计和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备受科学家关注,也是国际研究热点之一。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种信号系统中的正负调节与中医的阴阳调节理论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