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情况及相关医学知识。
(1518 -1593)
东壁,名字在湖附近,高约1.63米。他是湖北周琦(今湖北蕲春县周琦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郑德十三年(公元1518),卒于宗申万历二十一年(公元6565年)。他的父亲李颜稳是当地著名的医生。李时珍继承家学,重视本草,富有实学精神,乐于向劳动人民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在武昌被楚王召去王宓当“殿官”,掌管好大夫府的事务。三年后,被太太医院推荐去北京判刑。泰医院是专门为朝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搞得一塌糊涂。李时珍在这里只干了一年,就辞职回了老家。李时珍查阅了800多种历代医学及其学术研究的书籍,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考察,编纂了《本草纲目》一书,历时27年,是我国明代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它在国内外受到了高度评价,并出现了几种语言的翻译或删节版本。此外还有《湖滨脉学》、《奇经八脉》等书。
李家祖祖辈辈都是医生,爷爷是“贝尔医生”。岳池一号人物李颜稳的父亲是当地的名医。当时民间医生的地位很低。李家经常被官员和士绅欺负。于是,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去读书,去考试,让他一次成功,出人头地。李时珍从小体弱多病,但性格直爽纯真,不屑学习枯燥的八股文。自14岁进士以来的9年间,他曾三次赴武昌,平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请示,表明决心:“逆水行舟,我心比石强。希望父亲志存高远,至死不畏艰难。”李月池终于在冰冷的事实面前醒悟,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并悉心教导。没几年,李时珍真的成了名医。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写于二十七年(1578)。* * *包含历代本草所含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有798种矿物质、动物和其他药物,其中374种是李新增加的。第一,每一种医学都以正名为纲,以解释名称为目的;其次,收集解决方案,分清疑点、是非,详述发生的经过;气味、适应症和副作用再次解释了身体的用途。内容极其丰富,是中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为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草纲目》的故事李时珍在行医的十年间,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医书,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本草古籍数量众多,名目繁多。或一物分二三品,或二物混一品”(《明外国史传》)。尤其是很多有毒药物被认为是“长效”的,祸害无穷。于是,他决定重新编写一本草药书。从三十一岁开始酝酿此事,李时珍为了“穷搜富学”,看了很多参考书。看完家里收藏的书籍,我利用行医的机会,向家乡有钱有势的家庭借了一些。后来进了武昌楚宫和北京太医院,书读多了,成了“书迷”。他形容自己“久嗜经典,喜嚼甘蔗”(《本草纲目》原序)。顾景行在《李时珍传》中也称赞他“读书十年,足不出户,学而无忧”。他不仅阅读了八百多种医学书籍一万多册,还阅读了许多历史、地理、文学名著和敦煌典籍,甚至还仔细研读了前代几位大诗人的全集。
他还摘抄了很多关于医学的诗词。而这些诗词也确实给了他很多真实有用的医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学上的很多谬误。比如在古代医书中,经常出现“伏羲”。它们是什么意思?有区别吗?历代药理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引用了屈原《离骚》中的两句话,即“我将与一只鸡争食”和“我将如鱼得水”,指出诗人将“我”与“我”并列,就是证明它们不是一类鸟。他根据诗中对他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述,证明“福”是家鸭,“福”是野鸭,药性不同。屈原的诗文赋成为李时珍考证毒品名实的雄辩依据。在编撰《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让李时珍头疼的是,由于药物的名称混杂,药物的形状和生长情况都非常不明。过去的草书虽经反复解释,但有些作者是从书上抄来的,而不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所以越解释越糊涂,矛盾倍增,让人无法认同。比如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说是草,像麻黄,但颜色是蓝色的,开白花。宋代马谡认为像大清,指责陶弘景根本不知道。另一个例子是一种治疗狗脊椎的药物。有人说它像杂草,有人说它像杂草,有人说它像花,这是极不一致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李时珍不得不反复写。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李时珍在父亲的启发下,认识到“读万卷书”是必要的,但更需要“走万里路”。于是,他不仅“收白”而且“访四方”进行深入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和儿子建元的陪同下,在山野间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拜访名医、学者,寻找民间验方,观察、收集药材标本。
他首先在他的家乡周琦采访。后来,他多次外出采访。除了湖广,江西江苏安徽很多地方我都去过。周俊的太和山也去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南京的佘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为此,后人写了一首诗,“一品幽僻处,探山脚下花”,反映了他徒步四面采访的生活。李时珍每到一处,都虚心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他们中有草药采集者、农民、渔民、砍柴者和猎人。热心地帮他了解各种毒品。例如,芸苔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疾病的药物。但这是什么呢?神农本草经不清楚,注释也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的指导下,他考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其实就是油菜。这种植物,第一年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用来榨油。所以他的《本草纲目》里很明确的注释了这种药。
李时珍无论是在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尖吻蝮,即产于周琦的白蛇。该药具有治疗风痹、惊风、癣症的作用。李时珍研究了很久。但一开始,我只是从蛇头那里观察到的。知情者提醒他,这是从江南兴国府的山里抓来的,不是真的蝮蛇。那么真正的蝮蛇长什么样呢?他咨询了捕蛇者。那人告诉他,尖吻蝮的毒牙是剧毒的。被咬伤的人应立即截肢,否则会中毒而死。因其对治疗上述疾病有特效而非常有价值。国家官员强迫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抓他们,以便向皇帝进贡。周琦这么大,其实只有城北的龙凤山有真正的蝮蛇。李时珍刨根问底,想亲眼观察一下蝮蛇,就让捕蛇者带他去龙凤山。有一个山洞,四周是岩石和灌木。石南,缠绕在灌木上,随处可见。蝮蛇喜欢吃石南的叶子,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不顾危险,到处寻找。在捕蛇者的帮助下,我终于亲眼见到了蝮蛇,看到了捕蛇和制蛇的全过程。因为这种深入实际的考察,他后来在《本草纲目》中写了关于蝮蛇的论述,得心应手,简明准确。据说蝮蛇的形状是:“龙头虎口,边有黑白花,二十四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四獠牙,尾有佛甲,长一两分,肠如珠”;据说尖吻蝮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人吃它的花和石南上的叶子,这样人就能找到了。”先撒一把沙子,然后平着不动,用叉子拿。如果用绳子吊着,刀破腹取肠料,就用后端洗腹,盖护创儿,用竹竿撑着,弯起来,绑起来。”同时明确了蝮蛇与其他地方蝮蛇的区别:“离地者,眼干不陷,他处者,不陷。“这种对蝮蛇各种情况的清晰描述,当然是由于细致的实地调查。李时珍对药物的认识并不满足于粗略的考察,而是一件一件地看,与实物进行比较。这就澄清了很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一个来,还挺真实的”“把所有产品都列出来反复看”。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出产的“郎梅”,被道士形容为吃了“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都把它们摘回来,向皇帝进贡。政府禁止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相信道士的故事,要自己试试,看看攻击效果如何。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冒险挑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其功效与普通桃、杏相同,能生津止渴。是变形榆树果,没有特殊攻击效果。锦鲤,或者今天的穿山甲,是过去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可以两栖,白天爬上岩石,张开它的鳞片装死,把蚂蚁引诱到甲胄里,然后合上鳞片,潜入水中,再张开甲胄让蚂蚁浮出来吞食。为了知道陶弘景的说法是否正确,李时珍亲自上山观察。在樵夫和猎人的帮助下,他抓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解剖出大约一升的蚂蚁,证明穿山甲动物是吃蚂蚁的。陶弘景是对的。但他从观察中发现,穿山甲吃蚂蚁时,是挠窝舔窝,而不是把蚂蚁引诱到甲胄里,吞到水里。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的正确一面,纠正了他的错误。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找出了许多药物的疑难问题,并于万历五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纂。全书约200万字,52卷,收录药物1892种,新药374种,载体10000多种,图片1000多幅,是我国前所未有的药理学巨著。其中纠正了许多错误,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其他相关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也有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编辑第2段。李时珍的医院生涯。
1551-1556年期间,封建皇帝招募医官,命令各地选拔医术过硬的人到内廷医院工作,于是在武昌楚宫工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北京。
关于李时珍在帝国医院工作的经历,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李时珍曾经担任过帝国医院的法庭法官(正六品),也有人认为他只担任过医师(正八品)。不管他的立场如何,李时珍被推荐到朝鲜是不可否认的。泰医院的工作经历可能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他创作《本草纲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时期,李时珍在药物研究方面非常活跃,经常出入于帝国医院的药房和皇家药库,仔细比对和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也有机会欣赏王宓和皇室收藏的丰富经典。同时,他可能从朝廷获得了很多当时民间本草的资料,看到了很多平时很难看到的药物标本,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说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明代龚修编纂的另一本著名的本草书——《本草精要》。
2002年,中华文化研究会影印出版了《本草纲目》,这是明孝宗在弘治16 (1503)八月编纂的国家药典。在监太监刘的组织下,设巡抚、提举、庭长、副庭长、篡位、检察员等9个职务的编审小组,包括抄写、绘画人员在内,共有49人。经过一年半的修订,药典编纂完成。作者根据宋代唐慎微《证本草》中的旧例顺序,将药材分为65,438+00份,包括玉、草、木、果,每一份分别写为上、中、下品。全书包含65,438+0,865,438+05种药物,文字写于朱墨。正文前有多达1358幅彩色速写,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画册。同时,编者还摒弃了当时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14工匠分色写字,8名宫廷画师负责绘图。全书完成后,由明孝宗亲自作序,以《永乐大典》的格式装订成36卷,保存在楠木箱中,是明朝朝廷的正统抄本。
然而,这本书才写完两个月,明孝宗就意外“去世”,死因成了一大谜团。在原书的49位编纂者中,有12位涉嫌谋杀孝宗皇帝而被调查,所以这本明代药典《本草精要》一直被封存在皇宫图书馆。后来不知道用什么手段藏在了罗马国家图书馆1877。
李时珍大约50年前进入泰医院,不可能对过去一无所知。此时,在孝宗之后继位的明武宗已经去世,而明世宗也当了30多年皇帝,可能并不关心他的死因之谜。所以可以一窥本草,封于宫中,不张扬。所以不排除李时珍在太医院工作期间,有幸看到这本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打算编纂一部可以超越这本书的新的本草专著。但在太医院的工作环境下,是不可能满足他的想法,实现他的愿望的。因为李时珍名气不如荣禄,在太医院工作时间不长,就辞职回家了。
编辑第三段。《本草纲目》的伟大贡献
李时珍在李时珍太原医院工作前后,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开始撰写《本草纲目》。在编撰过程中,他穿着草鞋,背着药筐,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寻医问药,走遍了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佘山、茅山、太和山等名山大川。他走了几千里,听了几千人的意见,读了八百多本书。
《本草纲目》共16部,52卷,约1.9万字。书中收录了各种草药收集的1518种药物,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374种药物,占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 * *收集了11096古代药师处方和民间验方;书前附有1100多张药物形态学图片。这部巨著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它是中国直到16世纪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医药著作。
面对浩如烟海的本草宝库,如何控制和操纵它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李时珍最大的贡献之一。他不仅解决了药物方法和检索的问题,而且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的新观点和对生物进化发展的宝贵思想。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用了1000多年的上中下品分类,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莱、果、木、器、虫、鳞、媒、禽、兽、人,共16部。每个药品标签的专有名称是大纲,大纲的以下项目是明确的。该书还系统地介绍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更正、名称解释、说明、更正、治疗、气味、适应症、发明、附录、附方等。,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功能、方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尤其是“发明”主要是李时珍在药物观察、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新发现和新经验,丰富了本草知识。
根据马先生的研究,李时珍在植物学上所创立的人工分类法,是将实用性和形态相似的植物划分为各种类型,并按层次逐级分类的一种科学方法。李时珍根据植物不同的经济用途、姿态、习性和内含物,对1000多种植物进行了分类。先分为五部分(即草、目、菜、果、粮为类),再分为30类(如草9、木6、菜果7、目粮5),再分为几种。他不仅提出了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还统一了许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总之,李时珍采用了提纲挈领的方法,对历代本草的各种药材进行了重新分析和整理,使这部近200万字的本草巨著严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准备充分。其实就是“宽泛而不复杂,细致而重要。”
《本草纲目》虽是一部药理学专著,但也记载了许多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原书第三卷、第四卷为“百病指示药”,有113种适应症。其中《外感内伤》第三册包括专治伤寒、咳喘的药物,第四册主要为五官、外科、妇科、儿科。原书中明确记载,能治瘟疫的药物有20多种:升麻、艾叶、腊血、煅铅、阳起石、火药、板蓝根、麻黄、威灵仙、葎草、大麻、豆豉、西葫芦、竹笋、梨、松树、猪苓、竹子、石岩、犀牛、桃蛀虫。
此外,《本草纲目》收录各类方剂11096,涉及临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为老方,其余为新方。治疗范围主要是常见病、多发病,使用的剂型有丸剂、散剂、膏剂、丸剂。很多药方是科学的,简单便宜,非常实用。例如,治疗咳嗽的处方出现在各种药物处方中,例如:
急性肺哮:马兜铃二两(去壳盖好),酥半两(放入碗中用文火炒),甘草一两(焙干)为末。每份一美元,一杯水,六分煎,温啜或煨。
哮喘痰咳:张雅粉:银杏叶五片,麻黄二半,甘草二两(炒)钱。水一分半钟,炒八分钟,躺着吃。金陵另一家店治哮喘,银杏,哮喘汤,吃的人没效果,人就是从这开始的。处方:用白果(炒)、麻黄三钱、紫苏、款冬花、法半夏、桑白皮(蜜炙)、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甘草。水三分钟,炒两分钟,随时分两份。不需要生姜。
肺热痰咳,胸膈塞:分别用瓜蒌、半夏(七次汤浸,焙干)各一两。姜汁面糊药丸有五子那么大。每次吃五十粒,吃完喝姜汤。
因此,《本草纲目》在临床治疗上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编辑第4段。《本草纲目》最著名的金陵版和其他版本。
《本草纲目》于1578年问世,历经三次修订最终定稿。为了尽快出版和镌刻此书,李时珍于1580年和1590年两次前往太仓和南靖,请同时代作家、前刑部尚书王时珍作序,后由金陵出版商胡呈龙答应镌刻。从1590(明万历十八年)到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用了四年时间。在原著即将出版的时候,李时珍去世了,没能见证他的苦心。三年后,1596年,《本草纲目》在南京完整出版,史称金陵版。目前这一版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瑰宝,世界上已经不多了。根据日本著名医学史文献学者真柳成教授的研究,该书在世界各地的收藏情况如下(括号内为目录所列):
1)日本内阁图书馆和国立官立图书馆(42号函第8号)
所有的书。这本书献给井口直树。内阁图书馆的这本金陵版是大阪东方出版社1992影印出版的。
2)日本和国会国家图书馆(205-5)
所有的书。是田中田泽忠恕的旧藏,后来赠送给美国国会图书馆。
3)日本和东方图书馆(11-3-A-c-23)
虽然是全本,但有一部分是笔记的内容,是岩崎的旧集。
4)日本和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有菅野藏书(Kano 8?21595?36)
所有的书。中国学者菅野亨次的旧图书馆。
5)美国国会和国家图书馆(g 141.76/l 61.4)[16]
所有的书。旧日文书籍。
6)中国,中国医药研究院图书馆(0953/ son 21-1578)
所有的书都丢了,这意味着要考虑补充方善的旧书。
7)中国和上海图书馆图书(珍本图书480471-90)
所有的书。1993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出版。据其馆藏介绍,这本书是解放前上海科技图书馆收藏的。更早的书印得很模糊,只知道“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书籍印刷。
8)日本和京都府立植物园大森纪念图书馆(38册)
共六卷,包括19 ~ 21卷和47 ~ 49卷。这是植物学家白井广太郎的旧图书馆。
9)日本和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星宇书店(贵593)
只剩下19 ~ 28 * * * 10卷了。江户草药医生小野兰山和幕尾研究员伊泽兰宣的旧书。
10)日本和宫城县的伊达图书馆(30196伊拉克?BR & gt只剩下36 ~ 38 * * * 3卷了。经玛纳斯阳安医院、奥田庆安、幕末、洪倩、药迷、色江初斋、伊达家考证,现已收藏流传至今。
除了上述著名的金陵版,《本草纲目》还有江西版、湖北版、杭州版、本理堂版等版本,在国内再版60多次,同时出现了一些删节版。
《本草纲目》不仅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和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到了日本,然后传到了欧美国家。已被翻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罗斯、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遍布五大洲。早在1951,李时珍就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像矗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它不仅对中医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的伟大经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得益于《本草纲目》,称其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部关于天然药物学的巨著,一部是世纪初的《本草纲目》(1505),另一部是世纪末的《本草纲目》(1595),两部都很伟大。
在行医中,李时珍既珍惜前人经验,又注重个人实践,医术不断提高。很快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周琦。当时,人的第三个孙子朱,专门邀请他到给儿子治病。这个孩子爱吃鼻烟、生米和泥土。根据以上症状,李时珍诊断为蠕虫病,于是用杀虫药物治好了这种怪病。
不久,在武昌做诸侯的楚王邀请李时珍当大夫。有一天,楚王的儿子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李时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后,大胆应用呕吐攻药,将太子从死亡边缘挽救回来。于是,李时珍被召去担任楚宫的“官殿”(掌管礼乐仪式的官职),掌管宫中的“良医处”。期间治好了很多病,楚王想重赏,李时珍拒绝了。由此可见,李时珍是一个不在乎权位名利,只求解除病人痛苦的医德高尚的医生。
编辑本段五、纪念李时珍
李时珍卒于1593年,享年75岁。李时珍死后遗体葬于湖北蕲春县周琦镇竹林湖村。直到今天,周琦地区的中医每年清明节都会去墓地祭拜,许多人还经常从坟墓里拿出草来消灾祛病。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为纪念这位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巨人,其墓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蕲春县人民政府对墓地进行了整修。碑前青石上镌刻着著名人物画家蒋绘制的李时珍画像,墓前立有石碑,上有中国科学院原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字。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时珍墓,作为墓地初具规模。1980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纪念馆在陵园正式成立。整个纪念馆占地5万平方米,由百草碑廊、纪念展、医药博物馆、百草园、墓园五部分组成。纪念馆古色古香的大门上镶嵌着邓小平7月8日题写的馆名,1987。纪念馆的展品主要包括1000余件历史文物、文献、药材标本、图表、照片、人像、雕塑等,生动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和《本草纲目》的丰功伟绩。馆藏有许多珍贵古籍,尤其是明清以来的各种版本的《本草纲目》。20年来,纪念馆接待中外来宾300多万人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影响。
李时珍一生著述甚丰,著有《本草纲目》、《奇经八脉》、《湖上脉学》、《五脏图论》等十部著作。全世界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