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说:不要先阴阳。
本文主要是向从未了解过中医的人普及中医的相关知识。
说起中医,要从阴阳说起。不要觉得这个词看起来很神秘。我们应该跳出道学、太极这种先入为主的概念,用分类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阴阳其实只是一种分类方法。
寒为阴,热为阳,水为阴,火为阳,地为阴,天为阳。自然界的万物都有阴阳之分,人体也是如此。人是兴奋的,积极的,激动的,人是抑郁的,平淡的,平静的。
这样划分阴阳有什么作用?对于用现代科学思维看世界的人来说,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于中医来说,阴阳是治病的基础。
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甲亢患者容易兴奋、怕热、烦躁失眠、多汗,我们可以归类为阳状态,甲减患者反应迟钝、嗜睡、怕冷、出汗少,我们可以归类为阴状态。
古代人哪里知道有甲亢甲减这种东西?但他们知道,这两种病的不同症状,先按阴阳分类,再按寒热分类,这样就可以用中医治疗,中医也是按阴阳、寒热、虚实分类。如果疾病的性质和中医的结合对应得好,这些症状可能很快就会缓解。
现代医学治疗甲亢,用抗甲状腺药物,甲亢,不能抗甲吗?思路很清晰,其实中医也是这样,只是他不在乎你的甲状腺激素。他把你的症状看做易激动、怕热、易怒、失眠,把你归为阳证、热证。如何看待他们?
要说怎么治,国内所有没有医学背景的家庭,一生气就知道怎么治。上火也属于阳证、热证。喝几包板蓝根,吃点牛黄解毒片!当然,我这里说的不是甲亢喝板蓝根。我不是故意的。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思路。先说最简单的阴阳寒热,中医可没这么简单。不要以为只要表现为热证或阳证就要用板蓝根,要分清表里,后面会讲到。
板蓝根是什么药?不谈杀毒。虽然确实有这个作用,但是中医不讲。中医把板蓝根归为感冒药,牛黄解毒片也是同样的感冒药,而且比板蓝根更寒。为什么归类为感冒?归类为阴。
这清楚了吗?我明白了。好像是阳证热证的病。让我们使用感冒药。另一方面,看起来像阴证、寒证的疾病,都是用热药治疗的,所以中医在诊疗上归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脱离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诊断。如果用中医,那真的不叫中医。提出废除体检想法的人,不是蠢就是坏,蠢就是蠢。他们不知道中医理论和中医是一体的,不好就是不好。想误导大众以为废药检测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上用最简单,或许不恰当但也容易理解的方式,谈了中医的一般治疗思路。现在来说说中医始祖《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善诊病者,察色脉象,先别阴阳。”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在收集患者的面色、舌色、脉象、病史等信息时,首先会区分患者是阴证还是阳证。
阴阳是治病的基础和总纲。如果区分清楚,治病的大方向就不会错。
先说一下刚才甲亢这个简单的例子。现代医学治疗甲亢的大方向是降低或抑制甲状腺激素。不管你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咪唑类抗甲状腺药物,还是碘131放射治疗,总之你是在降低或抑制甲状腺激素,而不是增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如果你明白治疗的大方向,你肯定不会给一个初诊的甲亢患者做左甲状腺。
中医也是如此。用药的时候会明确区分这个病人一般是阴证、寒证,还是阳证、热证。
我来打个比方。我把烤肉串和炸鸡比作热药,把冰棒和冰淇淋比作感冒药——它们当然不是药。这只是打个比方,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中医的阴阳寒热。
有个叫小明的人,最近上火了,脸上长痘痘,舌头溃疡,牙龈肿痛。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阳证,一个热证,要用寒凉药。但如果有一个叫小鹏的庸医,他看不出这是阳证,也不辨阴阳,就直接对小明说:“啊,你有这个病,我给你。”
你说小明吃了这个“药方”会不会好一点?显然不是。第二天起来,别说之前的症状还没缓解。我可能喉咙痛,声音嘶哑。为什么治不好?因为小鹏这个庸医,吃了治阳热的药,不就是加重病情吗?
有个叫小红的人,每年冬天来月经的时候痛经都非常厉害。疼得要命,夏天也会疼,不过没那么厉害。她也很怕冷,容易拉肚子。不幸的是,她碰到了小鹏,一个庸医。小鹏说,“来,吃这根冰棍和两个冰淇淋!就这样对待吧!”
结果小红不敢吃。为什么?她痛经喝点凉水都受不了,还吃冰棍?这也是不分阴阳的例子。感冒药用于治疗按寒性分类的痛经。
《黄帝内经》还有一句话——“热者为寒,寒者为热”。这是一个治疗原则,不用解释也能知道是什么意思。热证的人用感冒药,寒证的人用温药。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一定对阴阳寒热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要明白为什么很多中医开的方子根本没有效果,为什么少数有经验的中医开的方子有效。
阴阳重要吗?重要的,而且极其重要的,治疗必须以此为基础,这是阴阳。不懂阴阳就不懂治疗的大方向,没好没坏就算幸运了。这个治疗的大方向对于中医来说是辨阴阳,现代医学也有一般的治疗原则,都是相通的。
看到这里,有些幼稚的骚年可能会觉得中医就是分阴阳寒热这么简单。如果真的那么简单,中医没什么博大精深的,很大概率不会传承下去。
辨阴阳就在中医的边缘旁边!
大多数病人的情况都很复杂。不管是学中医还是学现代医学,都会有一种患者不是按教科书上说的病的感觉。
说到区分寒热,有时候真的很难区分。有时候这部分是冷的,那部分是热的。一开始病以寒为主,后来就变成了热为主。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区分中医的寒热。哪部分是冷的?哪部分是热的?这种中药治疗哪个部位的感冒?那种中药治疗哪部分发烧?
寒热交杂时,应以哪个为主?有多冷,有多热?有多热,有多冷?是以寒中药为大方向加温中药,还是以温中药为大方向加感冒药?
你终于说出了冷热的区别,你傻眼了,等等。里面和外面呢?这是外部证书还是内部证书?一般来说,表证表现为头身疼痛、鼻塞打喷嚏,里证表现为咳喘、心悸、腹痛、呕吐腹泻等内脏症状,还有一种表现为胸胁胀满的半表半里证,既不是表证,也不是里证。
表证和里证就像寒证和热证一样,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说表证不能存在,表证不能和里证共存。
你终于想通了,里外冷里热,傻眼了,等等。真相是什么?是假证吗?还是实证?要知道,即使是小感冒,也有虚实之分。如果不分清这一点,治疗效果肯定不好。对实际情况的解释将在后面举例说明。
虚证和实证和表证、里证、寒证、热证一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不是说没有虚证就不能有实证,有实证就不能有虚证。
你终于想通了表里寒热,还是不能用中药。为什么?内脏呢?那气血津液呢?这个病人是心火还是肝火,还是胃火?是气虚吗?血虚?还是冷血?
对,你也要分清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表里寒热虚实的排列组合。
你经历了几年的门诊中医生涯,终于对这些事情有了一些想法,你的药也更准了。
有一天,你被住院部的医生邀请去给一个危重病人会诊。该患者的特征是自觉发热、面部潮红、坐立不安、口渴和喉咙痛。你一看就想,哎呀,这不是典型的阳证热证吗?一颗猛感冒药下去,病人死了。
这是怎么回事?所以这是真正的寒假热卡。你什么意思?即患者的身体其实是一个寒证,只是病情太重,太冷,以至于临床表现上会出现所谓的“热证”,但这是假热,不是真热。这个时候绝对不能用感冒药,否则药物会死亡。
其实真正的寒假热是阳虚阴盛,也叫阴盛阳盛证。
《黄帝内经》有句话叫“阴阳相隔,精气绝。”这代表生命的终结,阴寒太强,迫使阳气浮于表面。这是阴阳即将离开的征兆,千万不要不加区分地错误对待。
经过这个案例,你发现,到最后,你连阴阳的区别都不知道。然后你想起了《黄帝内经》里的话:
“好诊断,查色把脉,先别阴阳。”
阴阳重要吗?极其重要,是中医治病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