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耳聋
其实耳聋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滋补肝肾,清利肝胆之火外,还要考虑耳内血管化瘀等治疗方法。王清任在《纠正医林之误》中说:“耳洞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它是靠挤管子闭合的,所以它是聋子。”
通窍活血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剂,在临床上治疗药物无效的耳聋疗效显著。令人惊讶的是,这么好的药方,使用者并不多,知道的患者也很少。相反,中成药如二龙丸、补肾益脑丸、龙胆泻肝丸,甚至六味地黄丸,都是用来治疗耳聋的。想必以上药物随时都可以在药店买到,而且是店员强烈推荐或者有些患者不愿意去医院,也不知道医生有什么,通窍活血汤。
我所说的通窍活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林逸改错》。王清任治疗血瘀证、偏瘫等疾病独具特色。其中所含的方剂,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至今在中医临床上有极高的治疗价值,多种疑难杂症用加减治疗,常见奇效。
通窍活血汤的处方组成为:
赤芍(3g)一块钱,川芎(3g)一块钱
桃仁三钱研磨泥(6克)红花三钱(9克)。
在三钱切三根老洋葱和新鲜生姜(9克)。
红枣七个去皮麝香五厘米丝包(0.15g)。
煎法:用黄酒半斤。除麝香外,其余七味煎煮一小时。去渣后将麝香放入酒中,再煎两次。成年人连续三晚吃三餐,隔天吃三餐;如果孩子七八岁,吃一个两晚;三两岁的孩子,三个晚上吃一个。麝香可以炒三次再换一个新的。
在功效上,方中的赤芍酸能敛阴,化瘀止痛,凉血消肿;川芎辛温,能活血行气,止痛;桃仁味甘、苦,能破血化瘀,润肠通便;红花辛温,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麝香辛温,能开窍、活血通经、消肿止痛;黄酒可携药上行,活血通络,祛风散寒,锻炼药势;鲜姜味辛,能发汗解表,散寒解毒,中开化痰;老葱味辛,能发汗解表散寒;大枣味甘性温,能缓和,能补气血,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从药性上来说,方剂中红花与桃仁配伍可用于化瘀,而川芎在血液中仍可作为行气药,红花与桃仁配伍可行气活血,可增强血液循环,活血化瘀。赤芍味酸,在佐为使用时,可减缓其他药物的辛温性质,化瘀消肿也是可行的。这四种药物与麝香合用,可以增强麝香的开窍作用。
全方配伍方面,君药为麝香,臣药为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佐药为辛温的生姜、老葱,佐药为大枣,与各种药物混合,加上活血通络的黄酒。因此,所有处方药物的组合具有通窍、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
这个方子叫通窍活血汤,顾名思义,“通窍”是指人体的口、耳、鼻、眼等七窍。在七窍中,尤其是头部,方子也是用上药的黄酒熬制而成,被称为“半斤黄酒不可少”,所以方子主要治疗我们身体和头部的疾病。
宋口诀说:
通窍靠好麝香桃红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经络由表及里的第一方。
说明这个方子的治疗效果完全取决于麝香。但是天然麝香现在贵到800-1000元/克。一个药的价格几百元,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湘中名医彭剑教授根据个人多年临床经验,用九香虫代替麝香,效果也很好。另一位当代名医龚世诚,用白芷8克,石菖蒲6克代替麝香。据说功效也挺好的。
王清任在《医林纠错》中说:“此方迟服,早服,通气,一日两付。耳聋30、20年就能治好。”
据此,在气滞血瘀的诊断中,通窍活血汤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通络散结,治疗效果往往会有奇效。
通风散: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药共研末。每9克,早上用开水冲服。
注意,本方主要用于血瘀证。头痛,头晕,耳聋多年,脱发,酒渣鼻,白癜风。舌质暗或有瘀斑、瘀斑。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急性脑血管病、脑震荡及其后遗症、发作性睡病、脱发、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等。,属于被瘀血局限于头面部者。
由于方中麝香味浓,孕妇及年老体弱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