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分析的应用

薄层色谱法主要用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如化学成分的预试验、化学成分的鉴定及柱分离条件的探索。

薄层色谱法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初步检验,可根据各种成分的性质和熟知的条件进行。由于在薄层上展开后可以分离出部分杂质,因此选择性高,预测试结果更可靠。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中药材的化学成分,最好有薄层色谱的标准样品。如果用几种溶剂展开后,标准物质和被证明物质的Rf值、斑点形状和颜色完全相同,则可以断定为同一化合物。但一般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或红外光谱等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检查。

用薄层色谱法探索柱层分离条件是实验室的常规方法。进行柱分离时,首先要选择什么样的吸附剂和洗脱剂。在洗脱过程中,可以通过薄层分离来判断和检验每种成分将被洗脱的顺序以及每种洗脱液是单一成分还是混合物。通过薄层预分离,还可以了解多组分样品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如果在薄层上发现满意的分离条件,它们可以用于干柱色谱。然而,薄层的分离条件也可以适当改变,并通过通常用于下一层的洗脱转移到制备柱分离。用薄层预分离寻找柱层洗脱条件时,假设薄层上测得的Rf值为样品在柱层中的比迁移率(R)。这是因为薄层展开时,薄层固定相中所含的溶剂不断蒸发,使薄层上各点所含的溶剂量不相等,起始线附近的含量高于薄层前部。但如果严格控制色谱操作条件,可以得到接近真实值的Rf值。当元件被薄层隔开时,其Rf值范围一般为0.85 >:Rf & gt;0.05。此外,薄层色谱还应用于中药材品种、药材及其制剂的真伪检验、质量控制和资源调查。它是控制化学反应过程、检验反应副产物、分析中间体、检验化学品和制剂中的杂质、临床和生化检验以及分析毒物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