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华佗在哪里?

华佗是沛国桥县(安徽亳州)人。

华佗(约公元145-208),人物,东汉末名医裴国桥县人。

华佗、董枫、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年轻时留学,行医遍布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学医不求上进。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并精通内科、妇科、儿科、针灸。晚年被曹操怀疑,在狱中折磨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大师”、“外科鼻祖”。后人习惯称他为神医华佗,也以“华佗转世”、“元轮回”称赞他是医术超群的医生。

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擅长麻醉、针灸、艾灸等方法,擅长开胸手术。外科手术的方法并不是基于“尊儒”文化的中医主流治疗方法。在儒家“身之所长,父母所收”的思想下,外科手术在中医中并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有医学史家考证,华佗使用的治疗方法在印度医学中有记载,他使用的马飞散中的主药“曼陀罗花”也产自印度,所以他们提出华佗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很可能是来自印度的天竺大夫。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早在汉代,中医外科就曾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进步,大部分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药物等治疗方法治愈,这些痛苦大、损伤重、经脉断裂的手术方法也逐渐被更为“文明”、“简单”的内治方法所取代。在这种条件下,中医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他很多医学也不得不承认它是科学的超越,理论的精妙和深远。

虽然华佗的医学书籍全部被烧毁,但他的学术思想并没有完全消亡,尤其是在中医研究方面。他的弟子乌普是一位著名的药剂师,乌普的《本草》中的许多内容在后来的医学书籍中都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