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区行政区划

全区辖1街道、7个镇、12乡镇、354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其中川水区有5个镇,分别是高庙镇、碾伯镇、洪水镇、雨润镇、高店镇、海东街道。北山地区共有8个乡(镇),包括寿乐镇、达拉土族乡、* *合合乡、钟灵乡、李佳乡、马营乡、鲁花乡、马场乡。南山区有6个乡(镇),包括瞿昙镇、中坝藏族乡、夏颖藏族乡、普台乡、凤堆乡和澄泰乡。

碾伯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和海东市中心。省内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位于该地区中部,湟水北岸。人口6万,面积177平方公里。下辖西岗、桃马家、水磨湾、七里店、马家台、李佳、熊沈家、下较场、上较场、东岗、万嘉、土桥、唐官营、贾超、赵家庄、谢家崖湾、高家庄、九哈家、北门一、北门二、下寨、上寨、八家、下寨。民国初年,隶属于市。始建于1931,1945更名为碾伯镇,1958成立碾伯公社,1984复名碾伯镇。地处湟水河谷平原和北侧丘陵河谷地带。工业以商业、建筑和服务业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和蔬菜为主,市场活跃,经济发达。兰州(州)青(海)铁路和甘肃(江苏)青(海)公路横贯全境。有明代修建的西来寺、关帝庙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庙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该区东部,距离区政府驻地15km。人口2.5万,以汉族、回族、蒙古族、土族为主。面积130.2平方公里。下辖西村、东村、郎家、老鸦、潮马家、白牙子、蒲家墩、旱田湾、下沟、长里、刘湾、段堡子、新胜、大路、李家口、嘉宝、田铺家、四磨庄、新庄、闸门、脑庄21个村委会。民国初年建立高庙镇,1950年仍建立高庙镇,1958年建立高庙公社,1984年重新建立高庙镇。它位于湟水流域的海滩和北侧的高山峡谷中。工业主要是建材、交通和第三产业。农业主要以小麦、水果和蔬菜为主。盛产沙果、胡椒、苹果等。

瞿昙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辖区南部,距区政府驻地21公里。人口2.3万,主要是汉族,还有藏族。它占地308平方公里。中心、郭龙、韩佳、赵家窑庄、周家大庄、口子、洪庄、盛家庄、中庄、阳坡、阴坡、车路、大石滩、大树庄、闹庄、齐家山、杨家河口、段家庄、魏家河口、贾超、万和、新联、太岩、石坡沟。民国时期设立曲滩乡,1950年沿旧体制设立曲滩乡,1958年设立瞿昙公社,1984年重新设立曲滩乡,1998年设立瞿昙镇。位于湟水谷南侧的山沟里。蕴藏有黄石、明铁、石棉等矿产资源。工业主要是运输、商业和加工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青稞和油菜。境内有天然林和宽阔的草山,出产冬虫夏草、黄芪等药材。区乡公路贯通,交通便利。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建于明代,模仿北京紫禁城的建筑风格,是理想的旅游景点。

雨润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辖区西部,距区政府驻地10公里,位于韩庄村。人口1.7万,以汉族为主,也有蒙古族、土著、藏族。面积125.3平方公里。辖韩庄、大地湾、下杏园、上杏园、洋盆、叠儿沟、洪坡、刘佳、荒地、深沟等10个村委会。民国建立雨润乡,1950年沿旧制,1958年并入韩庄公社,1961年建立雨润公社,1984年重新建立雨润乡,2001年建立雨润镇。位于湟水谷。矿藏包括石膏和大理石。工业主要是加工、运输和建筑材料。农业主要种植小麦、蔬菜和水果。大蒜以其高质量和好味道而闻名。兰州(州)青(海)铁路和甘肃(江苏)青(海)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韩庄村瓦窑嘴墓地属于马家窑型、马厂型、齐家文化,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乐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小区北部,距小区驻地20公里。人口2.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蒙古族、突厥人。它占地496平方公里。辖新堡子、熊家湾、王家庄、杨家山、杨家岗、上李家、龙沟门、龙沟寺、齐家山、姚庄、薛家庄、青雪、李家台、赵家湾、上余门、仓家峡、仓岭顶、马家湾、土关口、王佛寺、陈嘉宝、仓岭沟、上大门。寿乐乡于1950沿旧体制建立,1958并入年波公社,1961建立寿乐公社,1984重新建立寿乐乡。寿乐镇成立于2001,2007年音生乡并入寿乐镇。位于湟水谷北侧的山沟里。工业主要是交通运输、劳务输出和第三产业。

高店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镇,是粮食主产区。位于小区西端,距离小区住宅18km。人口9000人,以汉族为主,还有土族、回族、藏族。面积70平方公里。辖东门、杰西、峡口、大峡、河滩、湾子、河滩村、鱼枷、柳树湾、下杨家、上杨家等11个村委会。复兴乡成立于民国,高店乡1950沿旧体制成立,1958并入韩庄公社,1961成立高店公社,1984重新成立高店乡,2001成立高店镇。位于湟水河谷、海滩和丘陵地带。矿藏包括石膏、石灰石、大理石和石英石。工业主要是运输业、商业和采矿业。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经济作物包括各种蔬菜、苹果、红大蒜等。兰州(州)青(海)铁路、甘肃(江苏)青(海)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马场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该区东北部,距区政府48公里。人口8000人,以汉族、藏族、土族为主。它占地90.2平方公里。辖马场、巴丹、泉儿湾、小岭子、鲍家湾、孟家湾、那家庄、干沟滩、大白石、岔沟、茅岩墩等11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冰沟乡。1952设立马厂乡,1958并入老鸦公社,1961设立马厂公社,1984重新设立马厂乡。位于湟水流域北岸的崇山峻岭之中。工业主要是运输、商业和加工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豌豆和土豆。土豆因其产量高、味道好而闻名全县。花椒是这个乡镇著名的经济作物。区乡道路畅通。

马营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该区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区政府驻地40公里。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突厥、蒙古族。它占地238.2平方公里。辖马立安沟、康巴、白牙坪、敦湾、胜利、卡拉、联丰、霍亚、龙庆、江东、上郎卡、谷城、北平、昆仑、龙王岗、唐婉、脑庄、八家山18个村委会和一个乡办牧场。成立于民国初年的马营乡于1950年沿旧体制建立,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建立马营公社,1984年重新建立马营乡。位于湟水谷北侧的山沟里。工业主要是运输、商业和加工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青稞和油籽。有少量的林业和畜牧业。区乡道路畅通。

中坝藏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该区东南部,距区政府34公里。人口8000人,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32%。面积129.8平方公里。辖中坝庄、洒口、角头、马尼台、牙昂、红庄沟、镇石湾、大湾、何家山、泉脑、山丹坡、寺庄、白阳沟、红三共14个村委会。民国时期是桂花乡,解放初还在建。1952改为中坝乡,1958并入洪水公社,191设立中坝公社,1984改建中坝藏乡。位于湟水谷南侧的山沟里。矿物质包括滑石粉和石膏。采矿、商业和运输是主要工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青稞和油菜。有云杉、杨树、桦树等天然林,林中的宋庙,风景秀丽,建筑奇特,是理想的旅游区。区乡道路畅通。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是该乡、区油菜主产区之一。位于该区北部,距离区政府驻地21km。人口9000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突厥、蒙古族。它占地72.6平方公里。辖山崖洼、大水泉、梅家洼、尚领、萍萍、干沟垴、泉沟、铲、平定、吴家洼、草场、马家洼、钟岭庄、牧场等14个村委会。建中乡成立于1932;1950沿旧体制设立钟灵乡;1958并入高庙公社;1961单独成立钟灵公社;钟灵乡于1984重建。位于湟水谷北侧的山沟里。工业以商业、加工和运输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青稞和油菜。以及少量的畜牧业。区乡道路畅通。

达拉土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辖区西北部,距区政府31公里。人口65438+2000人,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33%。面积162.1平方公里。辖袁家台、长沟、黑沟顶、滚子洼、前北沟、杜家洼、洪沟、马泉沟、泥滩、白牙坡、宁国、马塘、春撒、百草台、王家滩、大拉滩、马东、拉卡、泉洼、干沟山、大庄子、扎石家、李家昂23个村委会。民国时期是同化乡。达拉乡于1950沿旧体制建立,1958并入韩庄公社,1961建立达拉公社,1984建立达拉图乡。位于湟水谷北侧的山沟里。该行业以商业、运输和采矿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青稞和油菜。全国有水库1座,库容35万立方米。区乡道路畅通。

李佳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该区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区政府驻地34公里。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回族。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烂泥沟、双平、河儿红、马泉、洗马营、东马营、陈家磨、滚茶海、大洼、干沟岭、民族、交界湾、嘎泉湾、山庄、阿塔岭、赫尔寺、丹科等17个村委会。民国初,属昌里堡。1950年沿旧体制建立李家祥,1958年并入高庙公社,191年成立李佳公社,1984年重新建立李家祥。位于湟水谷北侧的山沟里。工业主要是运输、商业和加工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青稞和油菜。有林业和畜牧业。有大型帐篷水库,库容254万立方米。

* * *和祥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西北,距区政府15公里。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蒙古族,土族。面积113.2平方公里。辖联兴、徐家寨、高营、大庄、拉科、马场、上华林、拉日、虎林、童嘉、克石家、磨石沟、沙龙、树布、马耶莫、齐家堡等16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体制设立努木乡,1952年改称* * *和乡,1961年并入韩庄公社,1984年设立* * *和公社。位于湟水谷北侧的崇山峻岭之中。工业主要是加工、运输和商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青稞和油籽。有一个库容为20万立方米的华林水库。通衢乡公路。

成泰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该区西南部,距区政府30公里。人口7000人,以汉族为主,也有藏族。面积104.5平方公里。辖拉干驿、山城、巴口、程子、台子、圣地湾、河东、小沟、崖门庄、上新庄、沙滩、台阶下、徐家口邹、上飞菜沟、下飞菜沟等17个村委会。民国时期建立模范乡,1950年沿旧体制建立城台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1年单独建立城台公社,1984年重新建立城台乡。也放牧牛、羊、马等。区乡道路畅通。

洪水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该区东南部,湟水南岸,距区政府驻地15km。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也有回族、土族、藏族。面积169平方公里。辖店子、双一、双耳、高家湾、河西、上窑洞、阿西、阿东、马塘子、夏杰、马家营、李嘉豪、上王家、下王家、吴家庄、袁家庄、大寨子、石岭子、下沈家、洪水坪、江湾21个村委会。民国时设洪水乡,随旧制1950,洪水公社1958,洪水乡1984,洪水镇2001。它位于湟水谷南侧的海滩、山谷和山区。矿产资源包括高品位的石灰石。工业主要是运输业和采矿业。白蜡树、纸等产品畅销省内外。农业主要以小麦、水果和蔬菜为主。甘青公路、青藏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鲁花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该区东北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区政府驻地45公里。人口65,438+0.65,438+0,000,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著、蒙古族。面积119.8平方公里。辖庙、三条沟、西坡、冯洼、九家山、多家湾、查干、东岭、十字、戈雅、营盘湾、王家湾、城北、转花湾、本康岭等15个村委会和乡办牧场。民国初年设立鲁花乡,1950隶属冰沟乡,1952隶属鲁花乡,1958并入老鸦公社,191设立鲁花公社,1984重新设立鲁花乡。位于湟水谷北侧的山沟里。工业主要是运输、加工和商业。农业以种植小麦、青稞、油菜为主,畜牧业以养牛、羊、马为主。区乡道路畅通。境内有冰沟峰、老庙掌等自然景观可供观光。

冯堆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该区西南部,距区政府22公里。人口7000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突厥、回族等。面积81.7平方公里。辖上营、联村、李庄、红沟门、熊佳、刘家寺、下阳洼、上阳洼、上义、上二、下张坊等11个村委会。民国时期建立敦厚乡,1950年沿旧体制建立丰堆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61年建立丰堆公社,1984年重新建立丰堆乡。位于湟水谷南侧的山沟里。工业主要是运输、加工和商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青稞和油菜。大蒜以其高质量和好味道而闻名。我国已建成库容55万立方米的黄河滩地水库。该地区的道路畅通无阻。

蒲台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东南部,距区政府18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为主。面积189平方公里。辖头庄、化庄、钟灵、尚领、郭家、西沟庄、闫家山、黑窑洞、山涛、大麦沟、尹家、下坂沟、辛庄湾、千户台、赵家庄、李家台、辛家庄、地洼、赵堡湾、范家平、后白家、雷胜家、赵家坪等。民国时期属双宝乡,1950属中坝乡,1952属普台乡,1958并入洪水公社,191设普台公社,1984复设普台乡。位于湟水谷南侧的山沟里。工业主要是运输、加工和商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豌豆和土豆。区乡道路畅通。

下营藏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该区西南部,距区政府32公里。人口6000人,以汉族为主,藏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8%。面积98.1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委会:应、嘎庄、上应、坑坑、白土庄、卡子门、杨家庄、上朱家、杨家堡子、下朱家、茶龙、塔春。民国初属归德堡,后称魏星乡、萍萍乡。1950年沿旧体制设立查龙乡,1956年划归高店乡,1958年并入韩庄公社,1963年设立夏颖公社,1984年更名夏颖藏乡。位于湟水谷南侧的山沟里。工业主要是交通、商业和加工业,农业主要是小麦、青稞和油菜。区乡道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