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轻度肺气肿中医秘方!!!!!!!!!!!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严格来说,肺气肿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解剖学/结构学术语,是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慢性肺部疾病发展的结果。主要是肺组织终末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扩张和过度膨胀,导致肺组织弹性下降,体积增大。因其起病慢,病程长,故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我国发病率约为0.6%-4.3%。
此病属于中医“肺胀”范畴。其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胀论说:“肺胀之人,全虚,有气喘咳嗽。”“凌叔?”《脉经》也说:“肺手太阴及肺,...移动时肺部饱满肿胀,引起哮喘和咳嗽。“《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指出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上气,即肺胀。”这个人呼吸困难,眼睛变形。“本病的发生,多为肺虚久病,痰浊内阻,外感邪气再感染所致。病变首先在肺,然后影响脾肾,最后影响心脏。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水、瘀,见同病。比如早期以痰瘀为主,逐渐痰瘀并存,最后痰瘀水饮混杂。该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治疗本病,需要掌握不同时期的用药尺度,标本兼顾,配合呼吸、呼吸等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整,才能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痰浊气滞型:患者常因感冒,尤其是痰多而出现咳喘、胸闷、痰多色白、食欲不振、舌淡暗、苔白腻、脉滑等症状。痰浊久积则肺气郁结,心脉郁结则血瘀。因此,您还会看到唇甲发绀和舌头上有瘀点等瘀血迹象。治疗要以宣化为主,痰浊肺气宣化,咳喘就会缓解。故用麻黄(8 g)散寒宣肺平喘,桂枝(5 g)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细辛(3克)温肺,改饮;法夏(12g)用于祛湿化痰;紫苏(10g)、杏仁(10g)降气、止咳平喘;僵蚕(65,438+0.2g)和川祖(3丸)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活血通络。白芍(65,438+00g)和五味子(65,438+00g)能敛肺滋肾,辅助桂枝、细辛等辛温、三玄药同用,对肺虚久咳有较好疗效。甘草具有止咳、安神、缓解药性。全方组合,见效快,症状缓解快。化痰后主要用于补肾、健脾、补肺,大量使用药物,如熟地黄(15g)、白术(15g)、茯苓(15g)、党参(15g)、炙甘草等。另外,结合体育锻炼,对提高免疫力和肺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痰热阻肺型:患者多为风寒诱发,寒邪化热,表现为发热、痰黄稠、胸闷、口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等。所以治疗以清热化痰为主,配麻黄(8g)、杏仁(12)。与枳壳(15g)同用,可行气,舒中;川祖(2片)、僵蚕(12g)用于息风止痉通络;痰黄口干明显时,可加天花粉、陈皮滋阴化痰。至于后期治疗,基本与痰浊气滞型相同,可灵活加减药味。这是遵循“求病根”的原则。
这个病是后期很多慢性肺部疾病的结果。病程缠绵,常反复,难以治愈。如果治疗不当,非常容易改变结局,出现哮喘的危象。因此,治疗应以扶正祛邪的不同治疗方法为主,缓解期应以扶正为主,提高抗病毒能力,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尽量减少癫痫发作;在发作期,要注重具体症状的辨证治疗。